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表清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关键问题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2.1 民办教育的涵义和性质 | 第24-26页 |
2.1.1 民办教育的涵义 | 第24-25页 |
2.1.2 民办教育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2.2 政府行为的涵义和方式 | 第26-29页 |
2.2.1 政府行为的涵义 | 第26-27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维度下的政府行为 | 第27-29页 |
2.3 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定位 | 第29-31页 |
2.3.1 民办教育与政府的关系 | 第29页 |
2.3.2 政府在民办教育发展中的定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现状 | 第31-47页 |
3.1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 第31-35页 |
3.1.1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的数据描述 | 第31-33页 |
3.1.2 阳江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特点 | 第33-35页 |
3.2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成效 | 第35-41页 |
3.2.1 阳江市民办教育政策变迁 | 第35-36页 |
3.2.2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第36-39页 |
3.2.3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成效分析 | 第39-41页 |
3.3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47页 |
3.3.1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3.3.2 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借鉴 | 第47-56页 |
4.1 国(境)外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47-49页 |
4.1.1 美国私立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47-49页 |
4.1.2 英国私立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49页 |
4.2 国内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49-53页 |
4.2.1 省外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49-50页 |
4.2.2 省内同类地区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50-53页 |
4.3 国内外民办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启示 | 第53-56页 |
4.3.1 注重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 第53页 |
4.3.2 引导、激发民办学校活力 | 第53-54页 |
4.3.3 设立多元、系统及有效的扶持政策 | 第54-55页 |
4.3.4 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完善阳江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56-65页 |
5.1 依靠市场机制,健全政策制定 | 第56-59页 |
5.1.1 建立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机制 | 第56-57页 |
5.1.2 建立合理范围内引导调节机制 | 第57-58页 |
5.1.3 建立灵活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58页 |
5.1.4 建立部门间协调保障机制 | 第58-59页 |
5.2 加大财政投入,尝试分类资助方式 | 第59-62页 |
5.2.1 建立分类管理、资助制度的必要性 | 第59-60页 |
5.2.2 建立分类管理、资助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60-62页 |
5.3 转变政府角色,提供服务支持 | 第62-65页 |
5.3.1 加强业务指导服务 | 第62-63页 |
5.3.2 培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 第63-64页 |
5.3.3 提供中介组织服务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