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线线形的AHP-模糊综合法桥梁安全性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桥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8页 |
2.1 交通事故的主客观成因分析 | 第18-19页 |
2.1.1 主观原因 | 第18-19页 |
2.1.2 客观原因 | 第19页 |
2.2 桥梁线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4页 |
2.2.1 平面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2 纵断面 | 第21-23页 |
2.2.3 横断面 | 第23页 |
2.2.4 视距 | 第23-24页 |
2.3 桥梁构造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2.3.1 桥面铺装 | 第24页 |
2.3.2 护栏 | 第24-25页 |
2.3.3 排水系统 | 第25页 |
2.4 环境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4.1 雾 | 第25-26页 |
2.4.2 雨 | 第26-27页 |
2.4.3 风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28-48页 |
3.1 层次分析法 | 第28-32页 |
3.1.1 AHP 法的基本步骤 | 第28-29页 |
3.1.2 构造判断矩阵 A | 第29-30页 |
3.1.3 改进的 AHP 法 | 第30-32页 |
3.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32-33页 |
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3-46页 |
3.3.1 确立评价集 | 第33页 |
3.3.2 确立因素集 | 第33-34页 |
3.3.3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34-39页 |
3.3.4 确定权重系数 | 第39-42页 |
3.3.5 计算权向量 | 第42页 |
3.3.6 一致性检验 | 第42-44页 |
3.3.7 常见的几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4-46页 |
3.4 AHP-模糊综合法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桥梁安全性评价模型 | 第48-54页 |
4.1 桥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 第48-49页 |
4.2 构建桥梁安全性评价模型 | 第49页 |
4.3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量化 | 第49-53页 |
4.3.1 桥梁线形影响指标 | 第49-51页 |
4.3.2 桥梁结构影响指标 | 第51-52页 |
4.3.3 运行速度影响指标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54-63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4-56页 |
5.2 棉湖榕江大桥的安全性评价 | 第56-61页 |
5.2.1 棉湖榕江大桥概况 | 第56页 |
5.2.2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6-61页 |
5.3 计算桥梁安全总得分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