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商业银行前后台分离与操作风险管理概述 | 第15-23页 |
2.1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概述 | 第15页 |
2.2 商业银行前后台分离理论 | 第15页 |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 第15-23页 |
2.3.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念 | 第16页 |
2.3.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六大特性 | 第16-17页 |
2.3.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因素及损失类型 | 第17-19页 |
2.3.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 第19-21页 |
2.3.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释缓 | 第21-23页 |
3.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现状及操作风险分析 | 第23-31页 |
3.1 建设银行业务前后台分离模式现状 | 第23-25页 |
3.1.1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目的 | 第23页 |
3.1.2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进展 | 第23-24页 |
3.1.3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 建设银行深化前后台分离模式的必要性 | 第25页 |
3.3 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3.4 B 银行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3.4.1 案例经过 | 第26-27页 |
3.4.2 案例处理情况 | 第27页 |
3.4.3 案例发生原因 | 第27页 |
3.4.4 案例风险分析 | 第27页 |
3.4.5 案例总结 | 第27页 |
3.5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架构和问题 | 第27-31页 |
3.5.1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3.5.2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信息传递问题 | 第28-29页 |
3.5.3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流程问题 | 第29页 |
3.5.4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环境问题 | 第29-31页 |
4.国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与借鉴 | 第31-36页 |
4.1 国外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特征 | 第31-33页 |
4.1.1 德意志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 第31-32页 |
4.1.2 美国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32-33页 |
4.2 国外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33-34页 |
4.3 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 第34-36页 |
5.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下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 第36-42页 |
5.1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36页 |
5.2 健全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5.2.1 建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 | 第37页 |
5.2.2 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 第37页 |
5.2.3 建立操作风险分析报告和信息的共享机制 | 第37页 |
5.3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37-39页 |
5.3.1 采用动态的风险管理方法 | 第37-38页 |
5.3.2 推进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和内部自我评估工作 | 第38页 |
5.3.3 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 | 第38页 |
5.3.4 完善损失数据收集、分析过程 | 第38-39页 |
5.4 探求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 第39-40页 |
5.4.1 操作风险缓释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 第39页 |
5.4.2 健全外包业务风险管理 | 第39-40页 |
5.5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环境的建设 | 第40-42页 |
5.5.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 | 第40页 |
5.5.2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 第40-42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