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下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导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简要评述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商业银行前后台分离与操作风险管理概述第15-23页
    2.1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概述第15页
    2.2 商业银行前后台分离理论第15页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第15-23页
        2.3.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念第16页
        2.3.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六大特性第16-17页
        2.3.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因素及损失类型第17-19页
        2.3.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第19-21页
        2.3.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释缓第21-23页
3.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现状及操作风险分析第23-31页
    3.1 建设银行业务前后台分离模式现状第23-25页
        3.1.1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目的第23页
        3.1.2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的进展第23-24页
        3.1.3 推行前后台分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第24-25页
    3.2 建设银行深化前后台分离模式的必要性第25页
    3.3 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操作风险表现形式第25-26页
    3.4 B 银行案例分析第26-27页
        3.4.1 案例经过第26-27页
        3.4.2 案例处理情况第27页
        3.4.3 案例发生原因第27页
        3.4.4 案例风险分析第27页
        3.4.5 案例总结第27页
    3.5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架构和问题第27-31页
        3.5.1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27-28页
        3.5.2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信息传递问题第28-29页
        3.5.3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流程问题第29页
        3.5.4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环境问题第29-31页
4.国外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与借鉴第31-36页
    4.1 国外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特征第31-33页
        4.1.1 德意志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第31-32页
        4.1.2 美国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32-33页
    4.2 国外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第33-34页
    4.3 操作风险管理环境第34-36页
5.建设银行前后台分离模式下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第36-42页
    5.1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第36页
    5.2 健全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36-37页
        5.2.1 建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第37页
        5.2.2 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第37页
        5.2.3 建立操作风险分析报告和信息的共享机制第37页
    5.3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第37-39页
        5.3.1 采用动态的风险管理方法第37-38页
        5.3.2 推进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和内部自我评估工作第38页
        5.3.3 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第38页
        5.3.4 完善损失数据收集、分析过程第38-39页
    5.4 探求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第39-40页
        5.4.1 操作风险缓释方式的探索与研究第39页
        5.4.2 健全外包业务风险管理第39-40页
    5.5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环境的建设第40-42页
        5.5.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第40页
        5.5.2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第40-42页
6.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6.1 研究结论第42页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分辨成像光转换荧光蛋白探针的筛选及应用
下一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与化解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