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3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主要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理论 | 第14-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负债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地方政府负债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3 债务的分类 | 第15页 |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凯恩斯的公债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6-18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湖南省为例 | 第18-32页 |
3.1 湖南省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18-24页 |
3.1.1 湖南省政府债务的整体规模 | 第18-19页 |
3.1.2 湖南省政府债务的结构 | 第19-21页 |
3.1.3 湖南省政府债务的正面效应 | 第21-24页 |
3.2 湖南省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 | 第24-28页 |
3.2.1 债务规模较大,增长速度快 | 第24-25页 |
3.2.2 债务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3.2.3 逾期债务率较高 | 第26-27页 |
3.2.4 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3.3 湖南省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1 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体制问题 | 第28-29页 |
3.3.2 债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度问题 | 第29-31页 |
3.3.3 债务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工作考核机制存在的弊端 | 第31-32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32-40页 |
4.1 体制方面 | 第32-35页 |
4.1.1 财政体制 | 第32-34页 |
4.1.2 融资平台 | 第34-35页 |
4.2 制度方面 | 第35-38页 |
4.2.1 法律制度 | 第35页 |
4.2.2 监督体制 | 第35-38页 |
4.3 总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途径 | 第40-46页 |
5.1 完善财政体制改革 | 第40-42页 |
5.1.1 完善分税制改革 | 第40页 |
5.1.2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 第40-41页 |
5.1.3 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 第41-42页 |
5.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第42-45页 |
5.2.1 建立健全我国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42-44页 |
5.2.2 建立相关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5.3 完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