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劳动力论文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自愿失业的成因与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的理论价值第9-10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0-11页
        1.3.1 研究方法第10页
        1.3.2 研究思路第10页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0-11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5页
        1.4.1 相关概念综述第11-12页
        1.4.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2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自愿失业的背景与现状第15-19页
    2.1 自愿失业的背景分析第15-16页
        2.1.1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第15页
        2.1.2 高等教育质量受到重视第15页
        2.1.3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第15-16页
        2.1.4 大学毕业生数目逐年增加第16页
    2.2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2.2.1 普遍性就业问题第16页
        2.2.2 结构性就业问题第16-17页
        2.2.3 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第17页
        2.2.4 其他问题第17页
    2.3 大学生自愿失业的表现形式第17-19页
        2.3.1 传统待业型第17-18页
        2.3.2 非签约就业型第18页
        2.3.3 求学以待发展型第18-19页
3 大学生自愿失业成因分析第19-30页
    3.1 劳动力的供需矛盾第19-21页
        3.1.1 大学毕业生劳动需求曲线第19-20页
        3.1.2 大学毕业生劳动供给曲线第20页
        3.1.3 供需平衡后自愿失业的形成第20-21页
    3.2 劳动力市场分割第21-24页
        3.2.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21页
        3.2.2 市场分割与自愿失业的作用机制第21-24页
    3.3 不同搜寻成本的作用第24-25页
    3.4 高保留工资的结果第25页
    3.5 低机会成本的结果第25-26页
    3.6 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第26-30页
        3.6.1 地域差异原因第26页
        3.6.2 职业等级差异原因第26-27页
        3.6.3 部门差异原因第27页
        3.6.4 制度原因第27页
        3.6.5 用人单位原因第27-28页
        3.6.6 大学毕业生原因第28-29页
        3.6.7 高校原因第29-30页
4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效应分析第30-33页
    4.1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正面效应第30-31页
        4.1.1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对劳动力自身的正面效应第30-31页
        4.1.2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正面效应第31页
    4.2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负面效应第31-33页
        4.2.1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对劳动力自身及家庭的负面效应第31页
        4.2.2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对社会的负面效应第31-33页
5 调节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33-36页
    5.1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第33-34页
        5.1.1 改革户籍制度第33页
        5.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33页
        5.1.3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33-34页
        5.1.4 鼓励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第34页
    5.2 自愿性失业的大学生应采取的措施第34-36页
        5.2.1 提高实践能力第34页
        5.2.2 转变就业观念第34页
        5.2.3 多种形式掌握就业信息第34-36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36-38页
    6.1 研究结论第36-37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为例
下一篇:基于家庭视角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