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独立董事制度与国有控股公司基本理论 | 第23-32页 |
·独立董事制度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3-25页 |
·独立董事的概念 | 第25-26页 |
·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监督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财务监督的内涵 | 第27-28页 |
·国有控股公司的界定 | 第28-29页 |
·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监督的现行模式 | 第29页 |
·独立董事制度与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监督关系 | 第29-32页 |
·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职能 | 第29-30页 |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监督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3章 独立董事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启示 | 第32-39页 |
·国际典型模式比较 | 第32-37页 |
·美国模式 | 第32-33页 |
·日本模式 | 第33-35页 |
·韩国及香港地区模式 | 第35-37页 |
·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第37-39页 |
第4章 独立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监督现状分析 | 第39-51页 |
·独立董事制度在财务监督方面的法规要求 | 第39-40页 |
·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情况 | 第40-43页 |
·总体现状 | 第40-41页 |
·具体情况 | 第41-43页 |
·独立董事制度的财务监督绩效评析 | 第43-45页 |
·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独立董事制度在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监督失效的根源 | 第45-51页 |
·制度安排的内在缺陷——“独立性”缺失 | 第46-47页 |
·功能定位不合理,引发与监事会的角色冲突 | 第47-48页 |
·激励机制不健全,风险收益不对称 | 第48页 |
·责任机制不明确,保障措施待完善 | 第48-49页 |
·财务经验被忽视,胜任能力存问题 | 第49-50页 |
·信息渠道不畅通,财务监督履职难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财务监督的国有控股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建议 | 第51-59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保障财务监督实施条件 | 第51-55页 |
·改革选聘机制 | 第51-53页 |
·健全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强化问责机制 | 第54-55页 |
·改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环境,打造财务监督协调机制 | 第55-56页 |
·打造畅通无阻的财务信息沟通渠道 | 第55页 |
·理顺与监事会的财务监督关系 | 第55-56页 |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配套措施,营造财务监督良好氛围 | 第56-59页 |
·加快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进程 | 第56页 |
·建立独立董事协会等社会性团体 | 第56-57页 |
·探索独立董事责任保险机制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