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诗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章 “未被埋葬的诗人群”:白洋淀诗群历史寻踪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与白洋淀诗人群 | 第11-15页 |
一、白洋淀:栖身避难的世外桃源 | 第11-13页 |
二、命名:对身份的再确认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地下沙龙与白洋淀诗人 | 第15-19页 |
一、“X小组”与“X” | 第15-17页 |
二、“太阳纵队”之太阳 | 第17-18页 |
三、白洋淀诗群的“温床”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思想渊源:灰皮书、黄皮书 | 第19-23页 |
第二章 “持灯的使者”:潜在写作的诗歌“部落” | 第23-47页 |
第一节 白洋淀“三剑客” | 第23-36页 |
一、根子:“短暂的神童诗人” | 第23-27页 |
二、芒克:“淳朴的自然之子” | 第27-32页 |
三、多多:“黑色的殡葬天使” | 第32-36页 |
第二节 白洋淀诗歌的文本风貌 | 第36-47页 |
一、荒原中的“地下诗坛” | 第36-39页 |
二、异质性与个人性的双重书写 | 第39-42页 |
三、现代主义与“人的觉醒” | 第42-47页 |
第三章 白洋淀诗群的新诗史意义 | 第47-56页 |
第一节 白洋淀诗群与《今天》 | 第47-51页 |
第二节 “暗夜的举火者”:个体对现实的反抗之音 | 第51-53页 |
第三节 白洋淀诗群的启蒙价值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