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高攀龙研究综述 | 第7-9页 |
1.1 高攀龙思想研究 | 第7-9页 |
1.2 高攀龙文学创作研究 | 第9页 |
第二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高攀龙的生平交游与著述 | 第11-29页 |
第一节 高攀龙的生平 | 第11-14页 |
1.1 读书应试,初涉仕途(1562——1594) | 第11-12页 |
1.2 弃官归家,成名东林(1595——1619) | 第12页 |
1.3 复起为官,勇斗阉党(1620——1626)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高攀龙的交游 | 第14-21页 |
2.1 与东林同道的交游 | 第14-18页 |
2.2 与吴下知己的交往 | 第18-21页 |
第三节 高攀龙的著述 | 第21-29页 |
3.1 高攀龙著作 | 第21-23页 |
3.2 高攀龙诗集版本简考 | 第23-29页 |
第二章 高攀龙诗歌探究 | 第29-59页 |
第一节 高攀龙诗歌题材研究 | 第29-52页 |
1.1 静坐常吟理自现,毕生求道彰境界——理学诗 | 第29-38页 |
1.2 书写闲适水居,静中澄心体理——闲居诗 | 第38-42页 |
1.3 行吟山水间,天地入胸臆——记行诗 | 第42-48页 |
1.4 怀淑世之心,行优游人生——交往诗 | 第48-52页 |
第二节 高攀龙诗歌艺术特色 | 第52-59页 |
2.1 以理入诗,理趣十足 | 第52-54页 |
2.2 遣词类化,多用叠词 | 第54-55页 |
2.3 诗风冲澹,语浅意浓 | 第55-59页 |
第三章 高攀龙诗歌的文学史地位 | 第59-67页 |
第一节 从晚明文学背景看高攀龙诗歌价值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关于高攀龙诗歌的后世评价 | 第61-64页 |
第三节 高攀龙诗歌的局限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古代文学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