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 《庄子》《战国策》性质内容之比较 | 第11-20页 |
1.1 文章性质之比较 | 第11-14页 |
1.1.1 同具“子”书特点 | 第11-12页 |
1.1.2 《庄子》长于哲理思辨,《战国策》兼具史书性质 | 第12-14页 |
1.2 文章内容之比较 | 第14-20页 |
1.2.1 从不同视角反映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活 | 第14-15页 |
1.2.2 貌似相同实则有异的历史人物形象 | 第15-18页 |
1.2.3 “无为”与“权谋”之别 | 第18-20页 |
2 《庄子》《战国策》文章特点之比较 | 第20-27页 |
2.1 《庄子》汪洋恣肆,《战国策》敷张扬厉 | 第20-22页 |
2.2 《庄子》诡奇怪诞,《战国策》通俗明畅 | 第22-24页 |
2.3 《庄子》长于讽喻,《战国策》擅于游说 | 第24-27页 |
3 《庄子》《战国策》写作手法之比较 | 第27-42页 |
3.1 寓言说理 | 第27-31页 |
3.1.1 寓言的界定及其说理成因 | 第27-28页 |
3.1.2 寓言题材来源 | 第28-30页 |
3.1.3 寓言运用形态 | 第30-31页 |
3.2 形象塑造 | 第31-36页 |
3.2.1 各具特色的肖像描摹 | 第32-33页 |
3.2.2 精彩的人物对话 | 第33-34页 |
3.2.3 细致的心理刻画 | 第34-36页 |
3.2.4 生动的细节描写 | 第36页 |
3.3 修辞运用 | 第36-42页 |
3.3.1 比喻 | 第36-38页 |
3.3.2 夸张 | 第38-39页 |
3.3.3 拟人 | 第39-40页 |
3.3.4 对比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