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3页 |
1.4.2 历史分析法 | 第13页 |
1.4.3 系统分析法 | 第13页 |
1.4.4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 第15-24页 |
2.1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5-16页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5页 |
2.1.2 列宁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5-16页 |
2.2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6-20页 |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建国初期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7-19页 |
2.2.3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19-20页 |
2.3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依据 | 第20-24页 |
2.3.1 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诸多挑战 | 第20-21页 |
2.3.2 复杂多样的国内形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 | 第21-22页 |
2.3.3 不断变化的党内情况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迫切需求 | 第22-24页 |
3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发展的理论成果 | 第24-35页 |
3.1 思想作风建设 | 第25-27页 |
3.1.1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做事” | 第25-26页 |
3.1.2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 第26页 |
3.1.3 领导干部须遵循的“三观论” | 第26-27页 |
3.2 学风建设 | 第27-29页 |
3.2.1 明确“四个上进”的学习目的 | 第27页 |
3.2.2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学风建设的关键 | 第27-28页 |
3.2.3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学风建设的指引 | 第28页 |
3.2.4 中国传统文化是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 第28-29页 |
3.3 工作作风建设 | 第29-30页 |
3.3.1 工作作风“绝对不是小事” | 第29页 |
3.3.2 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 | 第29-30页 |
3.4 领导作风建设 | 第30-31页 |
3.4.1 领导干部需掌握六大思维方法 | 第30-31页 |
3.4.2 坚持克己奉公、公道正派的人格操守 | 第31页 |
3.5 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 第31-35页 |
3.5.1 坚持慎独慎微的生活作风高境界 | 第32页 |
3.5.2 “老虎”、“苍蝇”一起抓 | 第32-35页 |
4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35-43页 |
4.1 制定并落实“八项规定” | 第35-36页 |
4.1.1 “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 | 第35页 |
4.1.2 “八项规定”的实施成效 | 第35-36页 |
4.2 聚焦“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第36-38页 |
4.2.1 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 第36页 |
4.2.2 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 | 第36-37页 |
4.2.3 教育活动的开展成效 | 第37-38页 |
4.3 树立标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第38-39页 |
4.3.1 “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 | 第38页 |
4.3.2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力践行 | 第38-39页 |
4.4 巩固成果,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第39-43页 |
4.4.1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4.4.2 “两学一做”的内在逻辑 | 第40-41页 |
4.4.3 “两学一做”的开展成效 | 第41-43页 |
5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43-47页 |
5.1 深化党已有的作风建设理论 | 第43页 |
5.2 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指导 | 第43-44页 |
5.3 保证党建事业的顺利推进 | 第44页 |
5.4 整治“四风”问题的有效手段 | 第44-45页 |
5.5 带动政风、民风的良性好转 | 第45-46页 |
5.6 为政党建设提供中国经验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