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三都水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缘起第9-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第10-12页
        (二)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第12-13页
        (三)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四、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水族地区概况第16-22页
    一、水族的概述第16页
        (一)水族的分布、语言第16页
        (二)水族的族源说第16页
    二、人口分布和地理环境第16-18页
        (一)人口分布第16-18页
        (二)地理环境第18页
    三、传统生产方式与婚丧习俗第18-22页
        (一)传统生产方式第18-19页
        (二)婚丧习俗第19-22页
第二章 水族传统文化概述第22-33页
    一、物质文化第22-27页
        (一)服饰文化第22-24页
        (二)饮食文化第24-25页
        (三)建筑文化第25-26页
        (四)交通与通讯第26-27页
    二、制度文化第27-29页
        (一)婚姻制度第27页
        (二)家庭制度第27-28页
        (三)社会组织制度第28-29页
    三、精神文化第29-33页
        (一)民族语言第29页
        (二)民间信仰第29-30页
        (三)民间文学第30-31页
        (四)水族节日第31-33页
第三章 水族传统物质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第33-47页
    一、审美独到,浑然天成第33-37页
        (一)水族服饰第33-36页
        (二)水族银饰第36-37页
    二、尊重自然,珍惜情义第37-41页
        (一)饭稻鱼羹第37-38页
        (二)酒中情义第38-39页
        (三)山区梯田第39-41页
    三、依山而建,背山向水第41-42页
        (一)聚族而居第41-42页
        (二)美美与共第42页
    四、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第42-45页
        (一)开荒之难第43-44页
        (二)稻作农耕第44-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水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第47-58页
    一、尊祖敬宗,奉先思孝第47-50页
        (一)宗族观念第47-49页
        (二)祭祖活动第49-50页
    二、亲情凝聚,手足情深第50-53页
        (一)转转饭第51页
        (二)忌油圈第51-53页
    三、家规乡约,共塑民风第53-56页
        (一)家规第53-55页
        (二)乡规第55-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水族传统精神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第58-71页
    一、语言规则,塑造美德第58-59页
        (一)亲属称谓第58-59页
        (二)族内凝聚第59页
    二、恪守礼仪,道德养成第59-62页
        (一)敬神礼仪第60-61页
        (二)人生礼仪第61-62页
    三、积德行善,重义轻利第62-66页
        (一)扬善惩恶第62-63页
        (二)诉求公平第63-66页
    四、守望相助,友爱和谐第66-69页
        (一)游端第66页
        (二)邻里互助第66-67页
        (三)文化互融第67-69页
    小结第69-71页
结语第71-75页
    一、道德养成的教育素材第72-73页
    二、民族团结的精神楷模第73页
    三、文化传承的丰富宝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79-80页
附录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明清族学研究:以汀漳二府为例
下一篇:都匀绕家历史发展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