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假说-演绎法”教学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 第11页 |
1.2 “假说-演绎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 第11页 |
1.3 “假说-演绎法”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 第11页 |
1.4 国内的“假说-演绎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6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7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1.7.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7.2 行动研究法 | 第14页 |
1.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假说-演绎法”概述 | 第15页 |
2.2 “假说-演绎”的一般过程 | 第15-22页 |
2.2.1 提出假说 | 第16页 |
2.2.2 假说的检验 | 第16-22页 |
3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教学实践 | 第22-64页 |
3.1 教学内容的梳理 | 第22页 |
3.2 “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22-44页 |
3.2.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22-25页 |
3.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25-26页 |
3.2.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26-35页 |
3.2.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35-40页 |
3.2.5 “DNA的复制”的“假说-演绎法”教学思路的梳理 | 第40-44页 |
3.3 “假说-演绎法”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 第44-56页 |
3.3.1 实施的目的 | 第45页 |
3.3.2 实施的对象 | 第45页 |
3.3.3 实施的过程 | 第45-56页 |
3.4 实施的结果与评价 | 第56-64页 |
3.4.1 编制“基因的本质”成就检测双向细目表 | 第56-57页 |
3.4.2 编制“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卷 | 第57页 |
3.4.3 试卷分析 | 第57-58页 |
3.4.4 进行“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 第58页 |
3.4.5 测试成绩分析 | 第58-64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4.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64页 |
4.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