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诱惑侦查概述第13-19页
 第一节 诱惑侦查概念与特征第13-15页
  一、诱惑侦查的概念辨析第13-14页
  二、诱惑侦查概念第14-15页
  三、诱惑侦查特征第15页
 第二节 诱惑侦查分类第15-16页
 第三节 诱惑侦查近似概念比较第16-19页
  一、诱惑侦查与侦查圈套第16-17页
  二、诱惑侦查与陷害教唆第17-18页
  三、诱惑侦查与卧底侦查第18-19页
第二章 诱惑侦查取证合法性原则第19-23页
 第一节 取证主体特定原则第20页
  一、取证主体身份特定第20页
  二、取证主体得到法律授权第20页
  三、侦查人员主导取证过程第20页
 第二节 最为必要性原则第20-21页
  一、限定运用范围第21页
  二、适用的最为必要性第21页
 第三节 行为适度原则第21-22页
  一、设诱对象适度第21-22页
  二、设诱手段适度第22页
 第四节 审查监督原则第22-23页
  一、法律手续完备第23页
  二、程序控制严格第23页
第三章 非法诱惑侦查取证表现形态及法律后果分析第23-30页
 第一节 非法诱惑侦查取证行为表现形态第23-25页
  一、非法诱惑侦查取证行为的界限把握第23-24页
  二、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中的非法取证情形第24页
  三、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中的非法取证情形第24-25页
 第二节 非法诱惑侦查取证的法律后果第25-28页
  一、法律后果辨析第25-26页
  二、侦查主体法律责任承担第26-27页
  三、法律责任追究第27-28页
 第三节 非法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法律效力排除第28-30页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8-29页
  二、非法诱惑侦查所获证据法律效力的排除第29-30页
第四章 诱惑侦查取证行为的规制第30-36页
 第一节 诱惑侦查取证主体的规制第31-32页
  一、侦查权的主体第31页
  二、诱惑侦查取证的主体第31-32页
 第二节 诱惑侦查取证范围的规制第32-33页
  一、有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取证适用范围的参考意见第32页
  二、我国有关学者关于诱惑侦查取证适用范围的意见第32页
  三、诱惑侦查取证的适用范围第32-33页
 第三节 诱惑侦查取证适用对象的规制第33-34页
  一、有证据表明侦查对象有犯罪嫌疑第33页
  二、有线索表明侦查对象有犯罪倾向第33页
  三、不适用对象第33-34页
 第四节 诱惑侦查取证行为方式的规制第34页
  一、排除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措施的适用第34页
  二、限制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措施的适用第34页
 第五节 诱惑侦查取证程序性监督第34-36页
  一、审批程序第35页
  二、监督程序第35-36页
第五章 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第36-40页
 第一节 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取证形式第36-37页
  一、通过与侦查对象的言行接触取证第36页
  二、运用监控手段取证第36页
  三、提供犯罪机会让侦查对象自我暴露时取证第36-37页
 第二节 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特性第37页
  一、全面性第37页
  二、独立性第37页
  三、客观性第37页
 第三节 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法律效力第37-40页
  一、言词证据第38页
  二、实物证据第38-40页
第六章 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第40-43页
 第一节 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取证形式第40-41页
  一、直接诱惑第40页
  二、设陷诱惑第40-41页
 第二节 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特性第41-42页
  一、可控性第41页
  二、多变性第41页
  三、反向性第41-42页
 第三节 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法律效力第42-43页
  一、部分国外观点第42页
  二、我国学术界观点第42页
  三、法律效力简要分析第42-43页
第七章 几种典型犯罪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辨析第43-52页
 第一节 毒品犯罪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辨析第43-45页
  一、犯意引诱侦查所获证据第44-45页
  二、数量引诱侦查所获证据第45页
 第二节 贿赂犯罪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辨析第45-47页
  一、贿赂犯罪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合法形态第46-47页
  二、严格贿赂犯罪诱惑侦查取证的审批程序第47页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辨析第47-49页
  一、卧底侦查员获取线索后,传出信息,由其他侦查员开展诱惑侦查第48页
  二、卧底侦查员获取线索后,直接开展诱惑侦查第48-49页
  三、特情获取线索后,传出信息,由侦查员组织开展诱惑侦查第49页
  四、侦查员通过调查,获取犯罪线索,直接开展诱惑侦查第49页
  五、侦查员利用嫌疑人开展反向侦查第49页
 第四节 网络犯罪诱惑侦查证据的法律效力辨析第49-52页
  一、对以网络为工具实施犯罪开展诱惑侦查取证第50-51页
  二、对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开展诱惑侦查取证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缓诉制度的设立及实践操作
下一篇:虚假诉讼的特征和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