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2-1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14-1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二) 研究评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手册内容架构、理论视角与本土化翻译修缮过程 | 第23-31页 |
一、手册简介及本土化翻译修缮工作 | 第23-25页 |
(一) 手册编写者与手册基本介绍 | 第23-24页 |
(二) 本土化翻译修缮工作及困难点 | 第24-25页 |
二、理论视角及启示 | 第25-31页 |
(一) 认知行为理论 | 第26-28页 |
(二)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项目介绍、研究设计与问题概述 | 第31-50页 |
一、项目介绍 | 第31-32页 |
(一) 项目干预对象 | 第31页 |
(二) 项目实施团队 | 第31-32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三) 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34页 |
(四) 被试及被试选择 | 第34-35页 |
(五) 实验类型与统计方法 | 第35页 |
(六) 研究设计与督导全过程 | 第35-36页 |
三、受测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概述 | 第36-50页 |
(一) 受测大学生网络依赖类型 | 第37-42页 |
(二) 网络依赖大学生的问题表现 | 第42-46页 |
(三) 六名组员的网络依赖问题概述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团体训练的具体目标及设置、设计方案、过程与策略 | 第50-64页 |
一、团体训练的目标及设置 | 第50-51页 |
(一) 总目标 | 第50页 |
(二) 具体目标 | 第50-51页 |
(三) 团体设置 | 第51页 |
二、团体训练活动设计方案 | 第51-53页 |
三、团体训练的过程及本土化工作 | 第53-59页 |
(一) 活动手册的本土化调整及版权声明 | 第53页 |
(二) 团体训练过程 | 第53-59页 |
四、团体训练的理念与干预策略 | 第59-64页 |
(一) 团体训练的干预理念 | 第59-61页 |
(二) 团体训练的干预策略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网络依赖大学生团体训练的综合评估 | 第64-76页 |
一、团体辅导训练的内容评估 | 第64-65页 |
(一) 活动内容存在的优势 | 第64页 |
(二) 活动内容存在的不足 | 第64-65页 |
二、团体辅导训练的实施因素状态评估 | 第65-67页 |
(一) 团队 | 第65页 |
(二) 场地及设备 | 第65-66页 |
(三) 价值与理念 | 第66-67页 |
三、团体辅导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成效分析 | 第67-72页 |
(一) 团体辅导训练过程中的效果评估 | 第67-71页 |
(二) 团体活动成效的原因分析 | 第71-72页 |
四、督导与反思 | 第72-73页 |
(一) 督导 | 第72-73页 |
(二) 反思 | 第73页 |
五、讨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一) 讨论 | 第74页 |
(二) 展望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