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5-21页 |
1.1 睡眠质量 | 第15-16页 |
1.2 自杀与自杀意念 | 第16-19页 |
1.3 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19-21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3. 资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3.1 资料来源 | 第22页 |
3.1.1 调研对象 | 第22页 |
3.1.2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3.1.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3.2.1变量选择 | 第22-23页 |
3.2.2 现场调研 | 第23-24页 |
3.2.3 数据录入 | 第24页 |
3.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3.3 测量工具 | 第24-26页 |
3.3.1 睡眠质量—PSQI量表 | 第24-25页 |
3.3.2 自杀意念的测量 | 第25页 |
3.3.3 心理状况—K10量表 | 第25页 |
3.3.4 日常活动能力—ADL | 第25-26页 |
3.4 质量控制 | 第26页 |
3.4.1 数据获取阶段 | 第26页 |
3.4.2 数据处理化段 | 第26页 |
3.5 研究伦理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7-28页 |
4. 结果 | 第28-36页 |
4.1 一般资料 | 第28-29页 |
4.1.1 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4.1.2 经济状况 | 第29页 |
4.1.3 健康状况 | 第29页 |
4.2 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4.3 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4.3.1 自杀意念状况 | 第31-32页 |
4.3.2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4.4 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34-36页 |
5. 讨论 | 第36-42页 |
5.1 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5.1.1 慢性病种类 | 第36页 |
5.1.2 心理健康状况 | 第36-37页 |
5.1.3 婚姻状况 | 第37页 |
5.2 自杀意念发生率 | 第37-38页 |
5.3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5.3.1 教育 | 第38页 |
5.3.2 经济状况 | 第38-39页 |
5.3.3 健康状况 | 第39页 |
5.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其各维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39-41页 |
5.4.1 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40页 |
5.4.2 睡眠质量各维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 第40-41页 |
5.4.2.1 主观睡眠质量 | 第40页 |
5.4.2.2 睡眠效率 | 第40-41页 |
5.4.2.3 日间功能障碍 | 第41页 |
5.5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1-4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建议 | 第42-44页 |
6.2.1 关注老年人睡眠质量,开展健康教育 | 第42页 |
6.2.2 应尽早识别老年人的自杀意念,积极开展帮助 | 第42-43页 |
6.2.3 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 | 第43-44页 |
附录1:问卷(部分) | 第44-58页 |
附录2:睡眠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