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国内研究情况 | 第9-13页 |
二、国外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贷款现状与特点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贷款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高校贷款的合理性分析 | 第17-25页 |
一、从高等教育发展看高校贷款 | 第17-22页 |
二、从金融环境视角看高校贷款 | 第22-23页 |
三、从政策环境视角看高校贷款 | 第23-25页 |
第三节 高校贷款的特殊性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高校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 第28-60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8-30页 |
一、风险 | 第28页 |
二、高校贷款 | 第28-29页 |
三、高校贷款风险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高校贷款风险成因探析 | 第30-33页 |
一、贷款额度过大 | 第30-31页 |
二、贷款结构不合理 | 第31页 |
三、贷款决策非理性化 | 第31-32页 |
四、贷款审批不严 | 第32页 |
五、贷款使用缺乏监管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 第33-47页 |
一、来自政府部门的标准 | 第33-36页 |
二、来自金融机构工作者的标准 | 第36-39页 |
三、其它研究成果 | 第39-45页 |
四、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 第45-47页 |
第四节 我国公办高校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 第47-60页 |
一、目前高校贷款风险控制的困境 | 第47-51页 |
二、高校贷款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1-53页 |
三、多主体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体系 | 第53-60页 |
第四章 高校贷款风险化解研究 | 第60-73页 |
第一节 现有解决方案分析 | 第60-68页 |
一、土地置换 | 第60-62页 |
二、债务重组 | 第62-65页 |
三、公办学校转制 | 第65-66页 |
四、政府买单 | 第66-68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贷款经验借鉴 | 第68-73页 |
一、高校贷款方式 | 第68-70页 |
二、高校贷款利率 | 第70-71页 |
三、提前偿还减免政策和豁免政策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73-8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3-76页 |
一、现有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过于侧重财务性因素 | 第73页 |
二、高校财务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并且透明度低 | 第73-74页 |
三、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意识不强 | 第74页 |
四、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不清 | 第74-75页 |
五、高校贷款风险化解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 第75-76页 |
第二节 高校贷款风险控制及化解建议 | 第76-82页 |
一、政府应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增加高校经费收入 | 第76-77页 |
二、应该根据贷款用途进行分类,划清还贷责任 | 第77页 |
三、采取措施增强高校筹集经费的能力,提高还贷水平 | 第77-78页 |
四、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部分债务严重的高校可进行转制 | 第78-79页 |
五、应重视社会舆论在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 第79-80页 |
六、政府可以对无力偿还的部分高校贷款实施减免或豁免政策 | 第80页 |
七、建立全国性高校贷款项目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 第80-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注释 | 第83-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