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湖南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2-13页
    1.4 研究的内容及范围第13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的范围第13页
    1.5 相关概念第13-14页
    1.6 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4-17页
        1.6.1 研究的方法第14-16页
        1.6.2 研究框架第16-17页
2.通道县侗族聚居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第17-29页
    2.1 通道县侗族的历史脉络第17-20页
        2.1.1 侗族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第17-19页
        2.1.2 侗族的部族迁徙第19-20页
    2.2 侗族的社会和经济组织形式第20-24页
        2.2.1 社会组织结构第20-23页
        2.2.2 生产方式第23-24页
    2.3 信仰体系第24-29页
        2.3.1 民间信仰第24-26页
        2.3.2 原始崇拜第26-29页
3.通道县侗族聚落景观空间建构研究第29-61页
    3.1 通道县侗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个性第29-32页
        3.1.1 地域环境整体概况第29-30页
        3.1.2 文化个性第30-32页
    3.2 通道县侗族聚落选址及聚居类型第32-37页
        3.2.1 聚落选址第32-34页
        3.2.2 聚居类型第34-37页
    3.3 空间布局的整体面貌第37-51页
        3.3.1 建筑组团第37-43页
        3.3.2 水域系统第43-49页
        3.3.3 道路系统第49-50页
        3.3.4 绿地系统第50-51页
    3.4 空间构成及空间序列第51-53页
        3.4.1 空间构成第51-52页
        3.4.2 空间序列与空间关系第52-53页
    3.5 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特征第53-55页
        3.5.1 排他性第53-54页
        3.5.2 向心性第54页
        3.5.3 防御性第54-55页
    3.6 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实态研究第55-61页
        3.6.1 芋头村第55-58页
        3.6.2 皇都侗文化村第58-61页
4.与周边其他民族的比较第61-69页
    4.1 与苗族的比较第61-66页
        4.1.1 整体空间形态的比较第61-64页
        4.1.2 空间要素的比较第64-66页
    4.2 与土家族的比较第66-69页
        4.2.1 整体空间形态的比较第66-68页
        4.2.2 空间要素的比较第68-69页
5.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可持续发展第69-73页
    5.1 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压力第69-70页
    5.2 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保护的必要性及原则第70-71页
    5.3 侗族乡土聚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71-73页
6.结论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 A:通道县侗族村寨田野调查表第79-85页
附录 B:图录第85-89页
附录 C:田野调查实录第89-93页
附录 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海东新城城市道路绿地生境营造模式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袁家村观光旅游村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