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手术学论文--麻醉学论文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调控NMDA及AMPA受体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10页
Abstract第10-1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22-24页
前言第24-2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24-28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28-29页
一、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GSK-3β蛋白活性的变化第29-47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29-38页
        1.1.1 实验材料第29-32页
        1.1.2 实验方法第32-38页
    1.2 结果第38-41页
        1.2.1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大鼠机械性痛觉阂值和热痛觉阈值的影响第38-40页
        1.2.2 大鼠腰段脊髓磷酸化GSK-3β和总GSK-3β蛋白表达分析第40-41页
    1.3 讨论第41-46页
        1.3.1 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现象第41-42页
        1.3.2 动物模型建立第42-43页
        1.3.3 给药剂量的选择第43-44页
        1.3.4 疼痛行为学结果讨论第44页
        1.3.5 GSK-3β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第44-46页
    1.4 小结第46-47页
二、GSK-3β抑制剂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运输和功能的影响第47-68页
    2.1 实验一 GSK-3β抑制剂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NR1、NR2A和NR2B亚单位运输的影响第47-57页
        2.1.1 对象和方法第47-48页
            2.1.1.1 实验材料第47页
            2.1.1.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2.1.2 结果第48-52页
            2.1.2.1 大鼠疼痛行为学测定第48-50页
            2.1.2.2 脊髓背角NMDA受体NR1、NR2A和NR2B亚单位膜蛋白表达第50-51页
            2.1.2.3 脊髓背角NMDA受体NR1、NR2A和NR2B亚单位总蛋白表达第51-52页
        2.1.3 讨论第52-56页
            2.1.3.1 甘氨酸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作用第52页
            2.1.3.2 NMDA受体亚单位运输第52-53页
            2.1.3.3 NMDA受体亚单位运输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第53-54页
            2.1.3.4 GSK-3β抑制剂TDZD第54页
            2.1.3.5 GSK-3β调控NMDA受体各亚单位运输第54-56页
        2.1.4 小结第56-57页
    2.2 实验二 GSK-3β抑制剂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的影响第57-68页
        2.2.1 对象和方法第57-63页
            2.2.1.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2.2.1.2 实验方法第58-63页
        2.2.2 结果第63-65页
            2.2.2.1 瑞芬太尼对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影响第63页
            2.2.2.2 TDZD对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影响第63页
            2.2.2.3 甘氨酸对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影响第63-65页
        2.2.3 讨论第65-67页
            2.2.3.1 神经突触传递过程第65-66页
            2.2.3.2 NMDA受体亚单位对电生理功能的影响第66页
            2.2.3.3 甘氨酸对NMDA受体功能的影响第66页
            2.2.3.4 GSK-3β参与瑞芬太尼增强mEPSCs的相关机制第66-67页
        2.2.4 小结第67-68页
三、GSK-3β抑制剂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AMPA受体运输和功能的影响第68-93页
    3.1 实验一 GSK-3β抑制剂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单位运输的影响第68-79页
        3.1.1 对象和方法第68-70页
            3.1.1.1 实验材料第68页
            3.1.1.2 实验方法第68-70页
        3.1.2 结果第70-76页
            3.1.2.1 大鼠疼痛行为学测定第70-73页
            3.1.2.2 脊髓背角细胞膜和细胞浆AMPA受体GluR1亚单位蛋白表达第73-75页
            3.1.2.3 脊髓背角细胞膜和细胞浆AMPA受体GluR2亚单位蛋白表达第75-76页
        3.1.3 讨论第76-78页
            3.1.3.1 AMPA受体各亚单位组成第76-77页
            3.1.3.2 行为学结果讨论第77页
            3.1.3.3 AMPA受体亚单位运输的相关机制第77页
            3.1.3.4 GSK-3β对AMPA受体运输和表达的调控作用第77-78页
        3.1.4 小结第78-79页
    3.2 实验二 GSK-3β抑制剂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AMPA受体功能的影响第79-86页
        3.2.1 对象和方法第79-80页
            3.2.1.1 实验材料第79页
            3.2.1.2 实验方法第79-80页
        3.2.2 结果第80-84页
            3.2.2.1 瑞芬太尼对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影响第80页
            3.2.2.2 TDZD对脊髓背角神经元AMPA受体介导的mEPSCs的影响第80-84页
        3.2.3 讨论第84-85页
            3.2.3.1 突触递质量子释放理论第84页
            3.2.3.2 AMPA受体亚基组成对电生理功能的影响第84-85页
            3.2.3.3 GSK-3β调控AMPA受体功能第85页
        3.2.4 小结第85-86页
    3.3 实验三 GSK-3β调控AMPA受体运输的相关机制第86-93页
        3.3.1 对象和方法第86-87页
            3.3.1.1 实验材料第86页
            3.3.1.2 实验方法第86-87页
        3.3.2 结果第87-89页
            3.3.2.1 脊髓背角 pSer845-GluR1 和 pSer880-GluR2 的蛋白表达第87-88页
            3.3.2.2 脊髓背角Rab5、Rab4和PSD-95的蛋白表达第88-89页
        3.3.3 讨论第89-92页
            3.3.3.1 pSer845-GluR1和pSer880-GluR2表达对AMPA受体运输的影响第89-90页
            3.3.3.2 Rab5和Rab4表达水平对AMPA受体GluR1运输的影响第90-91页
            3.3.3.3 PDS-95表达水平对AMPA受体GluR1运输的影响第91-92页
        3.3.4 小结第92-93页
全文结论第93-95页
论文创新点第95-96页
不足之处和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11页
综述 δ-阿片受体抑制阿片诱发痛觉过敏的研究进展第111-120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01通过调控ZEB1和ZEB2抑制浆液性卵巢癌EMT的研究
下一篇:Toll样受体拮抗剂中药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作用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