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高边坡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的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研究 | 第18-28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的结构形式 | 第18-20页 |
2.3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20-27页 |
2.3.1 引言 | 第20页 |
2.3.2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与岩土体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2.3.3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设计理论现状 | 第21-24页 |
2.3.4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的计算理论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高边坡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现场试验设计 | 第28-44页 |
3.1 概述 | 第28-34页 |
3.1.1 试验目的 | 第28页 |
3.1.2 试验内容 | 第28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8-29页 |
3.1.4 试验方法及布设原则 | 第29-34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4-40页 |
3.2.1 设计标准 | 第35-36页 |
3.2.2 试验段支护方案 | 第36-39页 |
3.2.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第39-40页 |
3.2.4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40页 |
3.3 现场试验方案 | 第40-43页 |
3.3.1 试验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3.3.2 试验仪器布置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高边坡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64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现场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63页 |
4.2.1 桩身位移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4.2.2 土压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9-56页 |
4.2.3 桩身内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6-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高边坡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数值模拟 | 第64-87页 |
5.1 概述 | 第64页 |
5.2 FLAC3D简介 | 第64页 |
5.3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64-68页 |
5.3.1 计算假定 | 第64页 |
5.3.2 计算模型及建模方法 | 第64-66页 |
5.3.3 参数选取 | 第66-68页 |
5.4 数值模拟结果 | 第68-76页 |
5.4.1 初始地应力场 | 第68-69页 |
5.4.2 变形分析 | 第69-73页 |
5.4.3 内力计算结果 | 第73-74页 |
5.4.4 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4-76页 |
5.5 钻孔灌注桩支挡结构设计参数的影响 | 第76-85页 |
5.5.1 引言 | 第76-77页 |
5.5.2 钻孔灌注桩间距的影响 | 第77-82页 |
5.5.3 钻孔灌注桩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82-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