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2.1 利用建筑垃圾堆山的潜在工程问题 | 第15-17页 |
1.2.2 土体固结引起强度增长及施工设计应用 | 第17-18页 |
1.2.3 轻质材料地基处理及地基沉降规律 | 第18-22页 |
1.2.4 大面积高强度堆载作用下变形控制研究 | 第22-26页 |
1.3 本文工作路线和主要内容 | 第26-31页 |
第2章 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工程破坏模式及工程对策研究 | 第31-61页 |
2.1 地基承载力破坏模式 | 第31-53页 |
2.1.1 地基整体极限承载力破坏 | 第31-40页 |
2.1.2 地基软弱层冲剪破坏 | 第40-41页 |
2.1.3 考虑土体强度提高的工程对策 | 第41-53页 |
2.2 滑动破坏模式 | 第53-58页 |
2.2.1 山体地基整体滑动破坏 | 第53-56页 |
2.2.2 山体局部滑动破坏 | 第56-57页 |
2.2.3 工程对策 | 第57-5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3章 石灰炉渣轻质材料特性及大面积荷载作用下沉降规律 | 第61-71页 |
3.1 石灰炉渣轻质材料的工程性质和应用 | 第61-66页 |
3.1.1 炉渣石灰混合料强度提高机理 | 第61-62页 |
3.1.2 炉渣石灰混合料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 第62-66页 |
3.2 地基承受大面积荷载沉降规律 | 第66-70页 |
3.2.1 软弱地基上硬壳层的应力扩散作用 | 第66-67页 |
3.2.2 大面积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分析 | 第67-7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地基中圆柱体竖向孔极限稳定深度研究 | 第71-89页 |
4.1 竖向孔极限深度的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71-78页 |
4.1.1 坡面竖直边坡的稳定分析 | 第71-74页 |
4.1.2 含圆柱体竖向孔地基极限平衡分析 | 第74-76页 |
4.1.3 倒圆台滑动面极限平衡解答分析 | 第76-78页 |
4.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反演求解竖向孔极限深度 | 第78-81页 |
4.3 护壁措施对竖向孔地基稳定的影响 | 第81-87页 |
4.3.1 护壁措施对坡面竖直边坡的影响分析 | 第81-82页 |
4.3.2 护壁措施下含圆柱体竖向孔地基极限平衡分析 | 第82-84页 |
4.3.3 护壁措施对地基中圆柱体竖向孔极限稳定深度影响 | 第84-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地基中圆柱体竖向孔孔壁土压力研究 | 第89-113页 |
5.1 地基中圆柱体竖向孔孔壁土压力的滑移线法分析 | 第89-104页 |
5.1.1 轴对称问题在柱坐标系中的表达 | 第89-91页 |
5.1.2 轴对称问题滑移线方程的建立 | 第91-93页 |
5.1.3 轴对称问题的滑移线方程的轴向应力求解 | 第93-97页 |
5.1.4 竖向孔孔壁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 第97-104页 |
5.2 圆形截面结构土压力模型试验 | 第104-112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104-108页 |
5.2.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108-111页 |
5.2.3 轴对称主动土压力滑移线解和试验结果对比 | 第111-11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卸荷孔变形控制效果的无限元与有限元耦合分析 | 第113-123页 |
6.1 竖向孔变形控制机理及设计 | 第113-115页 |
6.1.1 临近竖向孔大面积荷载应力影响分析 | 第113-114页 |
6.1.2 竖向孔变形控制机理 | 第114-115页 |
6.2 无限元与有限元耦合的数值计算原理 | 第115-118页 |
6.2.1 弹塑性变形计算的有限元原理 | 第115-116页 |
6.2.2 平面无限元单元及其原理 | 第116-118页 |
6.3 竖向孔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118-122页 |
6.3.1 无限元与有限元耦合的平面应变等效分析模型 | 第118-119页 |
6.3.2 无限元与有限元耦合模型效果分析 | 第119-120页 |
6.3.3 竖向孔对周边变形影响分析 | 第120-12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7章 工程实例方案研究 | 第123-135页 |
7.1 工程概况 | 第123-124页 |
7.1.1 工程简介 | 第123-124页 |
7.1.2 工程特点 | 第124页 |
7.2 工程方案研究 | 第124-132页 |
7.2.1 针对不同破坏模式的工程方案研究 | 第124-129页 |
7.2.2 周边变形控制措施方案研究 | 第129-132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8.1 结论 | 第135-136页 |
8.2 创新点 | 第136-137页 |
8.3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