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马铃薯Y病毒病的分布及危害 | 第12页 |
1.2 马铃薯Y病毒 | 第12-14页 |
1.2.1 马铃薯Y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1.2.2 马铃薯Y病毒的株系划分 | 第13-14页 |
1.3 HCpro是一个多功能蛋白 | 第14-19页 |
1.3.1 HCpro抑制RNA沉默 | 第14-17页 |
1.3.2 HCpro与病毒症状形成有关 | 第17-19页 |
1.4 HCpro与其互作蛋白功能研究 | 第19-21页 |
1.4.1 HCpro通过与寄主蛋白互作来完成相关功能 | 第19-21页 |
1.4.2 HCpro可以与病毒其他蛋白互作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1.2 主要菌株与载体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 第22页 |
2.1.4 引物合成及测序分析 | 第22页 |
2.1.5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40页 |
2.2.1 PVY抗血清的制备 | 第23-27页 |
2.2.2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HCpro序列分析及突变引物设计 | 第27-28页 |
2.2.3 突变体构建 | 第28-30页 |
2.2.4 农杆菌感受态GV3101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5 质粒转化农杆菌及浸润 | 第31页 |
2.2.6 植物总RNA提取及反转录PCR | 第31-33页 |
2.2.7 ELISA检测病毒积累量 | 第33页 |
2.2.8 HCpro沉默抑制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2.2.9 HCpro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 第34-36页 |
2.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6-38页 |
2.2.11 酵母双杂交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8页 |
3.1 PVY抗血清的制备 | 第40-42页 |
3.1.1 PVYC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验证 | 第40-41页 |
3.1.2 抗血清的制备与效价测定 | 第41页 |
3.1.3 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41-42页 |
3.2 WGxRE(G)基序对HCpro沉默抑制及致病症状的影响 | 第42-51页 |
3.2.1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HCpro保守基序WGxRE(G) | 第42-43页 |
3.2.2 WGxRE(G)突变对PVYHCpro沉默抑制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WGxRE(G)突变对PVY在烟草上致病症状的影响 | 第44-48页 |
3.2.4 WGxRE(G)基序的突变对TVBMV致病症状及HCpro沉默抑制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 PVY影响病毒致病力的相关寄主蛋白的获得 | 第51-54页 |
3.3.1 HCpro互作蛋白复合体的获得 | 第51-52页 |
3.3.2 互作蛋白复合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52页 |
3.3.3 本氏烟中HCpro及突变体的差异互作蛋白 | 第52页 |
3.3.4 珊西烟中HCpro及突变体的差异互作蛋白 | 第52-54页 |
3.4 PVY坏死症状的产生与翻译控制肿瘤蛋白有关 | 第54-58页 |
3.4.1 NtTCTP基因表达水平影响PVY病毒致病力 | 第55页 |
3.4.2 突变体E211A降低寄主NtTCTP基因表达水平 | 第55页 |
3.4.3 酵母双杂交分析PVYHCpro与NtTCTP蛋白互作 | 第55-56页 |
3.4.4 烟草组氨酸激酶表达水平不影响PVY在烟草上的坏死症状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7页 |
附录 实验所需溶液配方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