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暴雨特性及对设计暴雨时程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1 设计雨型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3.2 暴雨强度选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3 暴雨资料频率分析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4 暴雨强度公式形式选择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6-26页 |
2.1 资料收集及整理 | 第16-18页 |
2.1.1 降雨特征分析所用资料 | 第16页 |
2.1.2 雨型分析所用资料 | 第16-18页 |
2.1.3 雨强计算所用资料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2.2.1 降水特征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2.2 雨型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2.3 雨强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2.2.4 频率分析方法 | 第21-26页 |
第三章 北京市降水特征分析 | 第26-36页 |
3.1 降水时间分布特征 | 第26-30页 |
3.1.1 年际降雨变化趋势 | 第26-27页 |
3.1.2 降雨的日变化特征 | 第27-30页 |
3.2 降水空间变化趋势 | 第30-34页 |
3.2.1 各等级降水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 第30-31页 |
3.2.2 降水日数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 第31-32页 |
3.2.3 暴雨落区的地域分布和影响范围 | 第32-33页 |
3.2.4 一年重现期标准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3.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北京市雨型分析 | 第36-48页 |
4.1 代表站资料分析 | 第36-37页 |
4.1.1 可靠性 | 第36页 |
4.1.2 代表性 | 第36-37页 |
4.2 雨型选样方案 | 第37-38页 |
4.3 自然降雨雨型 | 第38-42页 |
4.3.1 降雨场次分析 | 第38-41页 |
4.3.2 雨型分配结果 | 第41-42页 |
4.4 最大历时雨型 | 第42-45页 |
4.4.1 降雨场次分析 | 第42-44页 |
4.4.2 雨型分配结果 | 第44-45页 |
4.5 两种雨型方案比较分析 | 第45-47页 |
4.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暴雨强度计算及分区设计 | 第48-64页 |
5.1 选样方法的比较 | 第48-55页 |
5.1.1 年最大值法 | 第48-50页 |
5.1.2 年多个样法 | 第50-52页 |
5.1.3 选样方法比较 | 第52-55页 |
5.2 市郊代表站适用性比较 | 第55-57页 |
5.3 分区设计 | 第57-62页 |
5.3.1 降雨分区 | 第57-58页 |
5.3.2 暴雨强度公式分区 | 第58-62页 |
5.4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创新点 | 第65页 |
6.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