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言 | 第10-18页 |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 2.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 第15-18页 |
| 1.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6-18页 |
| 一、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概述 | 第18-32页 |
| (一)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 第18-22页 |
| 1.生态价值观 | 第18-20页 |
| 2.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 | 第20-22页 |
| (二)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2-26页 |
| 1.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 2.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 (三)当代高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 第26-32页 |
| 1.高校大学生对生态坏境的认识 | 第27-28页 |
| 2.高校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第28-29页 |
| 3.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 第29-32页 |
| 二、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 第32-38页 |
| (一)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 第32-34页 |
| 1.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成就 | 第32页 |
| 2.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 第32-34页 |
| (二)影响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若干因素 | 第34-38页 |
| 1.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 | 第34-35页 |
| 2.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 | 第35页 |
| 3.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单一 | 第35页 |
| 4.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 第35-38页 |
| 三、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8-44页 |
|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40页 |
| 1.公共政治课教育和课堂专业课教育 | 第38-39页 |
| 2.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 第39-40页 |
|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 1.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中的显性教育 | 第41页 |
| 2.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 第41页 |
| (三)全面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1-44页 |
| 1.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 | 第42页 |
|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 | 第42-44页 |
| 四、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44-58页 |
| (一)巩固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 第44-50页 |
| 1.突出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地位 | 第44-46页 |
| 2.优化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 第46页 |
| 3.丰富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 第46-47页 |
| 4.强化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制度保障 | 第47-50页 |
| (二)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生态价值观 | 第50-52页 |
| 1.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 第50-51页 |
| 2.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生态价值观外化于行 | 第51-52页 |
| (三)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倡导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 第52-58页 |
| 1.借鉴国外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先进理念 | 第52-54页 |
| 2.倡导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 第54-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