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第9-11页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11页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2 汽车金融的概述第12-18页
    2.1 汽车金融的的定义第12页
    2.2 汽车金融的主体第12-16页
        2.2.1 汽车金融公司的SWOT分析第13-14页
        2.2.2 银行的SWOT分析第14-16页
    2.3 汽车金融的功能第16-18页
        2.3.1 平衡汽车产业供需矛盾第16页
        2.3.2 汽车金融的乘数效应第16页
        2.3.3 提高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的运营效率第16-17页
        2.3.4 对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第17页
        2.3.5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第17-18页
        2.3.6 对扩大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第18页
3 国外汽车金融业发展现状与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比较第18-25页
    3.1 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第18-21页
    3.2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比较第21-23页
        3.2.1 美国汽车金融模式第21-22页
        3.2.2 德国汽车金融模式第22页
        3.2.3 日本汽车金融模式第22-23页
    3.3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3-25页
4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第25-36页
    4.1 汽车金融的发展历程第25-28页
        4.1.1 萌芽阶段第26页
        4.1.2 爆发阶段第26-27页
        4.1.3 调整阶段第27页
        4.1.4 稳步发展阶段第27-28页
    4.2 汽车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8-31页
        4.2.1 各项政策、法律法规逐步放开第28-29页
        4.2.2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增长缓慢第29页
        4.2.3 车贷渗透率偏低第29-30页
        4.2.4 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第30-31页
    4.3 我国汽车金融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4.3.1 居民消费观念传统,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第31-32页
        4.3.2 信用体系不完善第32页
        4.3.3 汽车税费过多第32-33页
        4.3.4 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单一第33-34页
        4.3.5 汽车金融产品较少第34-35页
        4.3.6 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来源有限第35页
        4.3.7 汽车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偏弱第35-36页
5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6-41页
    5.1 创建一个适合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第36-38页
        5.1.1 逐渐改善居民的消费习惯,培育消费信贷市场第36-37页
        5.1.2 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第37页
        5.1.3 建立合理的汽车税费制度第37-38页
    5.2 结合国外经验,完善我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第38-40页
        5.2.1 突出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化优势,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第38-39页
        5.2.2 鼓励汽车信贷相关产品的金融创新,扩大业务范围第39-40页
    5.3 拓展融资渠道第40-41页
    5.4 加强汽车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第41页
总结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5-46页
详细摘要第4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O审计风险及控制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税功能定位及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