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1.1 刑事证据保全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刑事证据保全的性质 | 第12-13页 |
1.3 刑事证据保全的基本要求 | 第13-14页 |
1.3.1 刑事证据保全应保证证据内容的客观性 | 第13页 |
1.3.2 刑事证据保全应当具有及时性 | 第13页 |
1.3.3 刑事证据保全应当具有合法性 | 第13-14页 |
1.4 刑事证据保全的价值 | 第14-17页 |
1.4.1 刑事证据保全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发现案件真相 | 第14-15页 |
1.4.2 刑事证据保全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 第15页 |
1.4.3 刑事证据保全的设立有利于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 | 第15-16页 |
1.4.4 刑事证据保全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诉讼效率 | 第16-17页 |
第2章 域外刑事证据保全制度之考察 | 第17-23页 |
2.1 美国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17-18页 |
2.2 德国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18-19页 |
2.3 瑞典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19页 |
2.4 日本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19-20页 |
2.5 意大利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20-21页 |
2.6 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 第21页 |
2.7 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3.1 我国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3.2 我国刑事证据保全的立法缺失 | 第24-28页 |
第4章 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构建 | 第28-42页 |
4.1 我国构建刑事证据保全的基础 | 第28-31页 |
4.1.1 顺应无罪推定的要求 | 第28-29页 |
4.1.2 辩护权得以加强 | 第29-30页 |
4.1.3 法官中立化地位逐步形成 | 第30页 |
4.1.4 受害人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30-31页 |
4.2 构建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1-39页 |
4.2.1 刑事证据保全的适用条件 | 第31页 |
4.2.2 刑事证据保全的申请形式 | 第31-32页 |
4.2.3 刑事证据保全的主体 | 第32-34页 |
4.2.4 刑事证据保全的范围和措施 | 第34-36页 |
4.2.5 刑事证据保全的时间 | 第36页 |
4.2.6 被保全刑事证据的保管 | 第36-39页 |
4.2.7 刑事证据保全申请被驳回的救济程序 | 第39页 |
4.3 保全证据的运用 | 第39-40页 |
4.4 刑事证据保全的费用承担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