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1.1 废弃烟秆的利用 | 第9-10页 |
1.1.1 废弃烟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 第9页 |
1.1.2 烟秆有机肥的开发意义 | 第9-10页 |
1.2 烟碱简介 | 第10-11页 |
1.2.1 烟碱结构与性质 | 第10-11页 |
1.2.2 烟碱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1页 |
1.3 烟碱的微生物降解 | 第11-15页 |
1.3.1 降解烟碱微生物的种类 | 第11-13页 |
1.3.2 烟碱降解代谢 | 第13-15页 |
1.4 节杆菌 | 第15-16页 |
1.4.1 节杆菌属特征 | 第15页 |
1.4.2 节杆菌在烟碱降解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高温好氧堆肥 | 第16-19页 |
1.5.1 堆肥化的概念 | 第16页 |
1.5.2 堆肥化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5.3 堆肥腐熟评价指标 | 第17-19页 |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烟碱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0-2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 | 第20-21页 |
2.2.1 样品 | 第20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2.3 培养基 | 第21页 |
2.2.4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2.3 方法 | 第21-24页 |
2.3.1 降解烟碱菌株的初筛 | 第21-22页 |
2.3.2 降解烟碱菌株的复筛 | 第22页 |
2.3.3 烟碱含量的检测 | 第22-23页 |
2.3.4 烟碱降解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 | 第23页 |
2.3.6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3-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4.1 降解烟碱菌株的初筛 | 第24页 |
2.4.2 降解烟碱菌株的复筛 | 第24-25页 |
2.4.3 降解烟碱菌株的鉴定 | 第25-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EA-17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降解特性研究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材料 | 第29-30页 |
3.2.1 菌种 | 第29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3.2.3 培养基 | 第29页 |
3.2.4 试验仪器 | 第29-30页 |
3.3 方法 | 第30-32页 |
3.3.1 EA-17菌株发酵培养成分优化 | 第30-31页 |
3.3.2 EA-17菌株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31-32页 |
3.3.3 EA-17菌株降解特性研究 | 第3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3.4.1 EA-17菌株发酵培养成分优化 | 第32-41页 |
3.4.2 EA-17菌株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41-43页 |
3.4.3 EA-17菌株降解特性研究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降烟碱菌株EA-17在烟秆堆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 | 第45-46页 |
4.2.1 堆肥原料及场地 | 第45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4.2.3 培养基 | 第46页 |
4.2.4 试验仪器 | 第46页 |
4.3 方法 | 第46-47页 |
4.3.1 烟秆堆肥及取样方法 | 第46页 |
4.3.2 样品指标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6-47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7-57页 |
4.4.1 堆体温度变化 | 第47-48页 |
4.4.2 EA-17菌株在烟秆堆肥中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4.4.3 烟秆堆肥中的烟碱降解 | 第49-50页 |
4.4.4 堆体pH值变化 | 第50-51页 |
4.4.5 堆体含水量变化 | 第51-52页 |
4.4.6 堆体有机质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4.4.7 堆体总N及水溶性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 | 第53-56页 |
4.4.8 堆体总P、K含量变化 | 第56页 |
4.4.9 堆体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 | 第56-57页 |
4.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