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角下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研究--以民间教会传播活动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选题的调查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第二章 政教关系及研究理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政教关系概念及类型 | 第11-12页 |
一、界定及特点 | 第11页 |
二、模式浅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发展 | 第12-16页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二、政治认同理论当前发展的成果 | 第14页 |
三、政治认同与当前政治体制的适应性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转型期社会的宗教传播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转型期现象 | 第16-17页 |
一、我国转型期定义 | 第16页 |
二、转型期的本质及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转型期民间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 | 第17-20页 |
一、民间教会情况调查 | 第17-20页 |
二、传教活动特点 | 第20页 |
第三节: 信教人群的心理分析 | 第20-22页 |
—、信教成因 | 第20-21页 |
二、心理因素透析 | 第21-22页 |
三、社会环境评价 | 第22页 |
第四节 群体行为分析 | 第22-24页 |
一、个体境遇 | 第22-23页 |
二、共性愿景 | 第23页 |
三、从众心理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群体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 第24-25页 |
一、一般判断原则 | 第24页 |
二、肇因与肇端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转型期政教关系问题现状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政教关系中的认同现象 | 第25-26页 |
一、政治力量与宗教组织 | 第25页 |
二、政教对话现状 | 第25-26页 |
三、弱政治认同的由来 | 第26页 |
第二节 弱政治认同关系下的政教格局 | 第26-28页 |
一、认同的弱化 | 第26-27页 |
二、妥协的局限 | 第27-28页 |
三、低度的对抗 | 第28页 |
第三节 弱政治认同视角下宗教问题现状 | 第28-31页 |
一、传播路径制约 | 第29页 |
二、参与空间受限 | 第29-30页 |
三、话语权失衡 | 第30页 |
四、合法性缺位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政教关系问题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第一节 转型期社会变化 | 第31-32页 |
一、社会多元化发展 | 第31页 |
二、矛盾凸显 | 第31-32页 |
三、贫富差距 | 第32页 |
第二节 关系巩固的阻碍因素 | 第32-33页 |
一、政府施压 | 第33页 |
二、参与不足 | 第33页 |
第三节 认同的障碍 | 第33-35页 |
一、信仰基础 | 第33-34页 |
二、主流意识 | 第34页 |
三、文化观念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对策与结论 | 第35-41页 |
第一节 认同理论体系构建与完善 | 第35-36页 |
一、理论创新 | 第35页 |
二、理论成果转化应用 | 第35-36页 |
三、构建政教互为认同的政治文化 | 第36页 |
第二节 由体制外纳入体制内管理 | 第36-39页 |
一、政府角色重新定位 | 第36-37页 |
二、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 第37页 |
三、推动宗教工作改革 | 第37-38页 |
四、宗教政策体系重构 | 第38页 |
五、政教沟通机制建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协调 | 第39-41页 |
一、消除隔阂 | 第39页 |
二、现状审视与评估 | 第39-40页 |
三、柔性约束与理性引导 | 第40页 |
四、政教互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