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试论教育信访的功能及其规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第8-10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12页
    第三节 核心概念第12-14页
        一、信访及其相关第12页
        二、教育信访及其特点第12-13页
        三、行政伦理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教育信访功能的生成第15-34页
    第一节 生成的背景第15-17页
        一、教育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领域第15-16页
        二、上海教育发展促进民众重视教育权益第16-17页
    第二节 生成的原因第17-26页
        一、教育部门与社会:价值与伦理失范第17-20页
        二、教育部门与公民:权力与权利平衡第20-23页
        三、教育部门与学府:权威与责任协调第23-26页
    第三节 主要的功能第26-31页
        一、对于社会:行政监督第26-29页
        二、对于民众:行政救济第29-30页
        三、对于学府:权威博弈第30-31页
    第四节 面临的问题第31-34页
        一、教育纠纷司法解决不足第31-32页
        二、教育行政决策公民参与滞后第32-34页
第三章 教育信访功能的变异第34-40页
    第一节 主要表现第34-35页
    第二节 主要成因第35-36页
        一、异化的以人为本第35-36页
        二、扭曲的政治需求第36页
        三、易变的社会心理第36页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一、教育法律权威不足第37页
        二、教育信访设计偏差第37页
        三、教育行政伦理失范第37-38页
        四、教育权利救济不畅第38页
    第四节 主要危害第38-40页
        一、社会公平和社会价值第38页
        二、政府形象和政府信任第38-39页
        三、教育信访机构和工作者第39-40页
第四章 教育信访功能的规范第40-45页
    第一节 合理定位教育信访机构第40-41页
        一、突出教育权利救济第40页
        二、完善教育行政监督第40-41页
    第二节 推行人大代表参与模式第41-42页
        一、改变人民代表履职不足现状第41页
        二、实现独立调查全权代表人民第41-42页
    第三节 提高教育信访透明度第42-43页
        一、用“阳光”的力量破解困局第42页
        二、借社会的“眼睛”衡量是非第42-43页
    第四节 制定科学考核指标第43-45页
        一、创新实现双向考核并突显社会效益第43页
        二、理解并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认同视角下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研究--以民间教会传播活动为例
下一篇:乡镇权力虚化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