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景观设计研究--以四川省金堂监狱景观轴设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3 课题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7页 |
1.5.1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课题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叙事性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47页 |
2.1 叙事景观相关概念 | 第17-22页 |
2.1.1 叙事 | 第17页 |
2.1.2 叙事学 | 第17-21页 |
2.1.3 叙事景观学 | 第21-22页 |
2.2 景观叙事性发展历程 | 第22-44页 |
2.2.1 西方传统造园 | 第22-29页 |
2.2.2 中国古典园林 | 第29-37页 |
2.2.3 叙事性景观现代园林中的研究 | 第37-40页 |
2.2.4 现代以后的叙事性景观设计 | 第40-44页 |
2.3 叙事性景观设计特征和意义 | 第44-47页 |
2.3.1 叙事性景观设计的特征 | 第44-45页 |
2.3.2 叙事性景观设计的意义 | 第45-47页 |
3 景观的叙事策略 | 第47-69页 |
3.1 叙事主题营造策略 | 第47-52页 |
3.1.1 叙事景观主题核心 | 第47-49页 |
3.1.2 叙事景观题材营造 | 第49-52页 |
3.2 叙事文本编排策略 | 第52-64页 |
3.2.1 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 | 第52-59页 |
3.2.2 游览路线的叙事性编排 | 第59-64页 |
3.3 叙事性景观的修辞性策略 | 第64-69页 |
3.3.1 隐喻(metaphor) | 第65-66页 |
3.3.2 典故(allusion) | 第66页 |
3.3.3 悖论(paradox) | 第66-67页 |
3.3.4 留白(blank) | 第67-69页 |
4 叙事性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 第69-81页 |
4.1 时间组织叙事设计方法 | 第69-72页 |
4.1.1 静态叙事 | 第69-70页 |
4.1.2 时序性叙事 | 第70-71页 |
4.1.3 非时序性叙事 | 第71-72页 |
4.2 空间组合叙事设计方法 | 第72-75页 |
4.2.1 线式组合 | 第72-73页 |
4.2.2 组团式组合 | 第73-74页 |
4.2.3 集中式组合 | 第74-75页 |
4.3 感知叙事设计方法 | 第75-80页 |
4.3.1 诗句意境式 | 第75-77页 |
4.3.2 寓意式 | 第77-78页 |
4.3.3 命名式 | 第78-79页 |
4.3.4 场所感知式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81页 |
5 叙事性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 第81-93页 |
5.1 案例研究背景 | 第81-83页 |
5.1.1 监狱研究背景 | 第81页 |
5.1.2 项目概况 | 第81-82页 |
5.1.3 叙事性景观设计的引入 | 第82-83页 |
5.2 叙事性的生成 | 第83-85页 |
5.2.1 场景主题核心的营造 | 第83-84页 |
5.2.2 叙事文本线索的编排 | 第84页 |
5.2.3 修辞性策略的引入 | 第84-85页 |
5.3 叙事景观设计方法 | 第85-87页 |
5.3.1 场地现状分析 | 第85页 |
5.3.2 景观轴空间结构设计 | 第85-87页 |
5.3.3 感知叙事设计 | 第87页 |
5.4 景观轴的叙事景观细节设计 | 第87-92页 |
5.4.1 监狱文化广场设计 | 第87-88页 |
5.4.2 犯罪区设计 | 第88-90页 |
5.4.3 改造区设计 | 第90-91页 |
5.4.4 重生区设计 | 第91-92页 |
5.5 小结 | 第92-93页 |
6 结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附录 1: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附录 2: 四川省金堂监狱景观相关图纸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