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 | 第8-9页 |
1.2 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9-11页 |
1.2.1 控制器的转变 | 第9页 |
1.2.2 处理器的转变 | 第9-10页 |
1.2.3 控制策略转变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模型和矢量控制原理 | 第13-25页 |
2.1 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3-15页 |
2.1.1 电动机本体 | 第13-14页 |
2.1.2 控制电路 | 第14页 |
2.1.3 位置传感器 | 第14-15页 |
2.2 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5-17页 |
2.3 矢量控制 | 第17-20页 |
2.3.1 Clarke变换 | 第18-19页 |
2.3.2 Park变换 | 第19-20页 |
2.4 直流无刷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 | 第20-21页 |
2.5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第21-24页 |
2.5.1 电压空间矢量的定义 | 第21-22页 |
2.5.2 矢量的调制 | 第22-23页 |
2.5.3 SVPWM的算法实现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第25-33页 |
3.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5-26页 |
3.2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26-29页 |
3.2.1 电机和电机参数测量 | 第26-27页 |
3.2.2 坐标变换模块 | 第27-28页 |
3.2.3 SVPWM模块 | 第28-29页 |
3.2.4 电机控制系统的整体仿真 | 第29页 |
3.3 仿真结果 | 第29-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电机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 第33-46页 |
4.1 模糊控制的简介 | 第33-34页 |
4.1.1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33页 |
4.1.2 模糊控制的优缺点 | 第33-34页 |
4.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4.2.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构成 | 第34-35页 |
4.2.2 模糊控制器基本原理 | 第35页 |
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5-37页 |
4.3.1 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策略的确定 | 第35-37页 |
4.3.2 模糊规则 | 第37页 |
4.3.3 解模糊化 | 第37页 |
4.4 模糊控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 第37-44页 |
4.4.1 模糊PID控制器的原理与设计步骤 | 第37-38页 |
4.4.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41页 |
4.4.3 模糊PID控制器的应用 | 第41-44页 |
4.5 两种仿真的比较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46-59页 |
5.1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6-55页 |
5.1.1 处理器选型 | 第46-47页 |
5.1.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7-55页 |
5.2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5-58页 |
5.2.1 DSP的开发环境简介 | 第55页 |
5.2.2 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6.2 后续工作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