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振动成型的水泥冷再生基层力学及干缩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8-12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7页
        1.1.1 道路基层使用现状第12-14页
        1.1.2 水泥冷再生基层第14页
        1.1.3 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形成机理第14-15页
        1.1.4 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机理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17页
        1.2.2 水泥稳定基层干缩影响因素研究第17-20页
        1.2.3 外加剂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性能研究第20-23页
    1.3 研究意义第23页
    1.4 研究内容、目的第23-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5 论文框架结构第25-26页
2 实验方案及实验原材料第26-34页
    2.1 实验方案第26-28页
        2.1.1 强度及刚度试验方案第26页
        2.1.2 干缩试验方案第26页
        2.1.3 添加外加剂干缩试验方案第26页
        2.1.4 添加外加剂强度试验方案第26-28页
    2.2 试验原材料第28-34页
        2.2.1 水泥第28页
        2.2.2 外加剂第28-29页
        2.2.3 基层旧料第29-34页
3 水泥冷再生基层击实试验研究第34-54页
    3.1 试验方法第34-37页
        3.1.1 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第34-35页
        3.1.2 振动击实试验方法第35-37页
    3.2 重型击实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3.3 振动击实试验参数的确定第39-43页
    3.4 不同击实方式对干密度的影响第43-45页
        3.4.1 不同击实方式对砂岩旧料干密度影响第43-44页
        3.4.2 不同击实方式对石灰岩旧料干密度影响第44-45页
        3.4.3 不同击实方式对石灰岩新料干密度影响第45页
    3.5 不同含水量对力学及干缩性能影响第45-51页
        3.5.1 不同含水量对抗压强度影响第46-48页
        3.5.2 不同含水量对劈裂强度影响第48-49页
        3.5.3 不同含水量对抗压回弹模量影响第49-50页
        3.5.4 不同含水量对劈裂回弹模量影响第50页
        3.5.5 不同含水量对干缩应变影响第50-51页
    3.6 基于灰色理论系统分析的最佳含水量第51-53页
        3.6.1 灰色理论系统简介第51页
        3.6.2 灰色理论系统计算方法第51-52页
        3.6.3 计算结果第52-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水泥冷再生基层力学性能研究第54-74页
    4.1 试验方法第54-59页
        4.1.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第54-55页
        4.1.2 劈裂强度试验方法第55页
        4.1.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第55-57页
        4.1.4 劈裂回弹模量试验方法第57-59页
    4.2 水泥剂量对强度及刚度影响第59-62页
        4.2.1 水泥剂量对强度影响第59-61页
        4.2.2 水泥剂量对刚度影响第61-62页
    4.3 养生龄期对强度及刚度影响第62-65页
        4.3.1 养生龄期对强度影响第62-64页
        4.3.2 养生龄期对刚度影响第64-65页
    4.4 成型方式对强度及刚度影响第65-67页
        4.4.1 成型方式对强度影响第65-66页
        4.4.2 成型方式对刚度影响第66-67页
    4.5 压实度对强度及刚度影响第67-69页
        4.5.1 压实度对强度影响第67-68页
        4.5.2 压实度对刚度影响第68-69页
    4.6 养生温度对强度及刚度影响第69-70页
        4.6.1 养生温度对强度影响第69页
        4.6.2 养生温度对刚度影响第69-70页
    4.7 水泥冷再生基层残余强度第70-72页
        4.7.1 不同水泥剂量残余强度比第71-72页
        4.7.2 不同龄期对残余强度比第72页
    4.8 本章小结第72-74页
5 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影响因素研究第74-88页
    5.1 试验方法第74-75页
    5.2 干缩指标研究第75-77页
    5.3 水泥剂量对干缩影响第77-81页
    5.4 压实度对干缩影响第81-84页
    5.5 养生温度对干缩影响第84-87页
    5.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外加剂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研究第88-100页
    6.1 减水剂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影响第88-91页
    6.2 粉煤灰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影响第91-93页
    6.3 磷石膏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影响第93-96页
    6.4 石灰、磷石膏、粉煤灰复掺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干缩影响第96-99页
    6.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7 外加剂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研究第100-108页
    7.1 减水剂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第100-101页
    7.2 粉煤灰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第101-103页
    7.3 磷石膏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第103-104页
    7.4 石灰、粉煤灰、磷石膏复掺对水泥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第104-105页
    7.5 本章小结第105-10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8.1 结论第108-109页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的占用公交车道电子警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空间科学仿真虚拟现实支持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