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电极材料 | 第9-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 第9-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3 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4 金属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5 碳材料与氧化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3 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简介 | 第15-23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15-19页 |
1.3.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与应用 | 第19-20页 |
1.3.3 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3.4 金属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5 碳材料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5-27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与设备 | 第27-28页 |
2.3 电极材料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1页 |
2.3.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组装 | 第28页 |
2.3.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组装 | 第28-29页 |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设备 | 第29-31页 |
第3章 碳布负载三维核壳碳Fe_2O_3@C纳米棒的可控制备和储锂机制的研究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1-47页 |
3.2.1 碳布负载Fe_2O_3纳米棒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3.2.2 碳布负载Fe_2O_3@C纳米棒材料的制备 | 第32-34页 |
3.2.3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34-43页 |
3.2.4 电化学储锂性能测试与讨论 | 第43-46页 |
3.2.5 储能机理研究 | 第46-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碳布负载氧化铁氧化镍核枝状异质结构的可控制备与超级电容器储能机制研究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9-60页 |
4.2.1 碳布负载Fe_2O_3/Ni O核枝状异质结构材料的制备 | 第49-51页 |
4.2.2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51-55页 |
4.2.3 电化学储能性能测试与讨论 | 第55-60页 |
4.2.4 储能机理研究 | 第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5.2 工作创新点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