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诱发变形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第12-17页
        1.2.1 岩体力学特性第12-13页
        1.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3-15页
        1.2.3 开挖方式及断面形式第15页
        1.2.4 破坏模式及其分类第15-16页
        1.2.5 岩坡卸荷变形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主要内容第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砂岩和泥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19-55页
    2.1 概述第19-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24页
        2.2.1 试验目的第20页
        2.2.2 试验材料及仪器第20-23页
        2.2.3 试验方案制定第23-24页
    2.3 岩石强度计算方法第24-27页
        2.3.1 劈裂破坏第25页
        2.3.2 三向应力破坏第25-27页
    2.4 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第27-39页
        2.4.1 砂岩抗拉强度试验第27-28页
        2.4.2 砂岩三轴压缩试验第28-31页
        2.4.3 砂岩三轴卸荷试验第31-39页
    2.5 泥岩力学特性试验第39-51页
        2.5.1 泥岩抗拉强度试验第39-41页
        2.5.2 泥岩三轴压缩试验第41-43页
        2.5.3 泥岩三轴卸荷试验第43-51页
    2.6 卸荷作用下砂岩与泥岩力学指标分析第51-54页
        2.6.1 轴向应变增量第51-52页
        2.6.2 最大卸荷比第52页
        2.6.3 粘聚力第52页
        2.6.4 内摩擦角第52-53页
        2.6.5 卸荷模量第53页
        2.6.6 变形模量第53-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砂岩与泥岩沉积层面力学特性模拟第55-63页
    3.1 概述第55页
    3.2 层面模拟方法第55-56页
        3.2.1 接触面理论第55-56页
        3.2.2 薄层单元理论第56页
    3.3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56-57页
        3.3.1 计算模型第56-57页
        3.3.2 计算参数第57页
    3.4 接触面模拟验证第57-59页
        3.4.1 层面剪切分析第57-58页
        3.4.2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8-59页
    3.5 薄层单元模拟验证第59-61页
        3.5.1 薄层剪切分析第59-60页
        3.5.2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0-61页
    3.6 模拟方式对比分析第61-62页
        3.6.1 模拟相关程度分析第61页
        3.6.2 岩坡变形模拟验证第61-62页
    3.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顺层岩坡开挖诱发变形分析第63-83页
    4.1 概述第63页
    4.2 计算模型建立第63-70页
        4.2.1 几何模型及测点布置第63-64页
        4.2.2 建模流程及边界条件第64页
        4.2.3 本构模型及参数释义第64-66页
        4.2.4 岩坡参数及其取值第66-67页
        4.2.5 因素分析及计算工况第67-70页
    4.3 岩坡应力及其变形分析第70-72页
        4.3.1 应力值及其分布第70-71页
        4.3.2 变形值及其分布第71-72页
    4.4 不同层面参数时坡体变形分析第72-73页
        4.4.1 层面弹性模量分析第72页
        4.4.2 层面泊松比分析第72-73页
        4.4.3 层面剪切模量分析第73页
        4.4.4 层面参数影响规律第73页
    4.5 不同地质条件下坡体变形分析第73-77页
        4.5.1 岩层厚度分析第73-74页
        4.5.2 岩层倾角分析第74-76页
        4.5.3 天然坡角分析第76页
        4.5.4 地质参数影响规律第76-77页
    4.6 一级平台开挖下坡体变形分析第77-79页
        4.6.1 分步开挖分析第77页
        4.6.2 开挖坡比分析第77-78页
        4.6.3 开挖宽度分析第78-79页
        4.6.4 一级平台开挖参数规律第79页
    4.7 多级平台开挖下坡体变形分析第79-81页
        4.7.1 坡面平台数量分析第79-80页
        4.7.2 开挖坡面平台宽度分析第80-81页
        4.7.3 多级平台开挖参数规律第81页
    4.8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第83-90页
    5.1 工程概况第83-84页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第84-85页
        5.2.1 典型断面选取第84-85页
        5.2.2 边界条件及参数取值第85页
    5.3 开挖诱发岩坡应力及变形分析第85-87页
        5.3.1 坡体应力分析第85-86页
        5.3.2 坡体变形分析第86-87页
    5.4 岩坡变形防治措施第87-89页
        5.4.1 抗滑桩布置及其参数第87-88页
        5.4.2 设桩后纵剖面应力分布第88页
        5.4.3 设桩后坡体变形分析第88-89页
    5.5 岩坡变形监测第89页
    5.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纤维AC-13钢渣碎石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下一篇:安宁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