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SF对项目区FCS影响的评估与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现状 | 第8-9页 |
1.2.2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效益与影响 | 第9-10页 |
1.2.3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4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2 基础研究 | 第14-25页 |
2.1 模糊集理论 | 第14-15页 |
2.1.1 直觉模糊集 | 第14-15页 |
2.1.2 直觉模糊数的运算法则 | 第15页 |
2.2 jQuery | 第15-16页 |
2.3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第16-18页 |
2.3.1 ARIMA模型 | 第16页 |
2.3.2 SARIMA模型 | 第16-18页 |
2.4 项目区概况 | 第18-19页 |
2.4.1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简介 | 第18页 |
2.4.2 地理环境 | 第18-19页 |
2.5 数据采集 | 第19-20页 |
2.6 森林碳储量计算方法 | 第20-24页 |
2.6.1 乔木层固碳量计算方法 | 第20-23页 |
2.6.2 林下层碳储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6.3 土壤碳储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多级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 第25-33页 |
3.1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3.1.1 单因素评价 | 第25页 |
3.1.2 构造综合评价矩阵 | 第25页 |
3.1.3 确定因素重要程度模糊集 | 第25-26页 |
3.1.4 确定综合评价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集 | 第26页 |
3.1.5 综合评价 | 第26页 |
3.2 直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6-28页 |
3.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页 |
3.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26-27页 |
3.2.3 建立备择集 | 第27页 |
3.2.4 一级直觉模糊综合评判 | 第27-28页 |
3.2.5 二级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 第28页 |
3.3 实例分析 | 第28-32页 |
3.3.1 数据信度分析 | 第28页 |
3.3.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3.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29-30页 |
3.3.4 建立备择集 | 第30页 |
3.3.5 一级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 第30-31页 |
3.3.6 二级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森林碳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3-41页 |
4.1 数据处理 | 第33-36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4.2.1 模型的识别 | 第36-37页 |
4.2.2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37-38页 |
4.2.3 模型的诊断和检验 | 第38-39页 |
4.3 SHSF对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评价与预测系统 | 第41-52页 |
5.1 设计与实现 | 第41-43页 |
5.2 系统应用 | 第43-50页 |
5.2.1 数据处理 | 第44-47页 |
5.2.2 项目管理 | 第47-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