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依托工程介绍 | 第13-14页 |
1.2.1 工程简介 | 第13-14页 |
1.2.2 工程特点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高海拔地区施工通风CO设计标准 | 第15-16页 |
1.3.2 高海拔地区风管漏风率 | 第16-17页 |
1.3.3 高海拔地区机械排污量 | 第17-18页 |
1.3.4 高海地区风机功率 | 第18-19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高原地区CO浓度控制标准研究 | 第21-35页 |
2.1 CO作用机理及CFK理论模型 | 第21-22页 |
2.2 不同海拔高度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 第22-24页 |
2.3 不同呼吸量大小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 第24-26页 |
2.4 不同海拔与呼吸量共同作用时CO对人体毒性影响研究 | 第26-29页 |
2.5 不同海拔高度隧道施工CO浓度控制标准 | 第29-32页 |
2.6 雀儿山隧道保证人员健康条件下时间的确定 | 第32-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海拔机械排污量研究 | 第35-42页 |
3.1 高原地区车辆的CO与碳烟排放量调研研究 | 第35-41页 |
3.1.1 车辆污染物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35页 |
3.1.2 烟雾排放量海拔高度系数调研研究 | 第35-38页 |
3.1.3 CO排放量海拔高度系数调研研究 | 第38-41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高海拔风机功率研究 | 第42-66页 |
4.1 海拔升高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风机工作原理及相似律理论 | 第43-46页 |
4.2.1 风机分类 | 第43-44页 |
4.2.2 相似律理论 | 第44-46页 |
4.3 不同海拔高度风机参数修正 | 第46-50页 |
4.3.1 高海拔风机风量修正 | 第46-47页 |
4.3.2 高海拔风机风压修正 | 第47-48页 |
4.3.3 高海拔风机功率修正 | 第48-49页 |
4.3.4 雀儿山隧道风机性能曲线修正 | 第49-50页 |
4.4 轴流风机结构优化研究 | 第50-65页 |
4.4.1 影响通风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51-52页 |
4.4.2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4.4.3 叶片安装角对风机性能影响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4.4.4 叶片安装角对风机叶片压力影响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高海拔风管漏风率研究 | 第66-82页 |
5.1 风管漏风的原理 | 第66-68页 |
5.2 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 第68-75页 |
5.2.1 平原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 第68-71页 |
5.2.2 平原风管沿程漏风率现场测试 | 第71-73页 |
5.2.3 雀儿山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 第73-74页 |
5.2.4 不同破损条件下风管沿程漏风率研究 | 第74-75页 |
5.3 风管沿程漏风率数值模拟计算 | 第75-79页 |
5.3.1 平原地区沿程漏风率 | 第75-78页 |
5.3.2 高原地区沿程漏风率 | 第78-79页 |
5.4 高原风管漏风率修正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通风风量计算 | 第82-93页 |
6.1 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 第82-84页 |
6.1.1 设计原则 | 第82-83页 |
6.1.2 洞内有害气体与卫生指标要求 | 第83-84页 |
6.2 基于目前规范的需风量计算 | 第84-88页 |
6.2.1 主洞风量计算 | 第84-86页 |
6.2.2 平导风量计算 | 第86-88页 |
6.3 基于本文研究成果需风量计算 | 第88-92页 |
6.3.1 主洞风量计算 | 第88-90页 |
6.3.2 平导风量计算 | 第90-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9页 |
7.1 结论 | 第93-98页 |
7.2 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