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9页 |
1.1 暴力及校园暴力的界定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11-13页 |
1.2.2 校园暴力行为的成因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研究 | 第15-17页 |
1.3 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 | 第17页 |
1.4 选题的意义 | 第17-19页 |
2.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现状调查 | 第19-3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被试 | 第19-20页 |
2.3.2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2.3.3 问卷施测 | 第20-21页 |
2.3.4 数据统计 | 第21页 |
2.4 研究结果 | 第21-28页 |
2.4.1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总体情况 | 第21-22页 |
2.4.2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差异 | 第22-28页 |
2.5 分析 | 第28-32页 |
2.5.1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 第28-31页 |
2.5.2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差异性分析 | 第31-32页 |
2.6 结论 | 第32-33页 |
3. 心理干预实验研究 | 第33-46页 |
3.1 被试 | 第33页 |
3.2 实验变量 | 第33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3.4 实验假设 | 第34页 |
3.5 干预方案 | 第34-38页 |
3.5.1 理论指导 | 第35-36页 |
3.5.2 实验干预活动课程 | 第36-38页 |
3.6 干预结果 | 第38-43页 |
3.6.1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前后测检出率对比 | 第38-41页 |
3.6.2 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平均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 | 第41-42页 |
3.6.3 汉族和彝族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平均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 | 第42-43页 |
3.7 分析 | 第43-45页 |
3.7.1 心理干预前后校园暴力行为检出率的差异性分析 | 第43-44页 |
3.7.2 实验组和对照组校园暴力行为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44页 |
3.7.3 汉族和彝族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3.8 结论 | 第45-46页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第46-47页 |
4.1 创新性 | 第46页 |
4.2 不足 | 第46-47页 |
5. 未来展望与建议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