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一)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处 | 第16页 |
(五) 统一战线定义的相关界定 | 第16-17页 |
一、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7-21页 |
(一)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17-18页 |
1、国外反动势力不断挑衅,我国的安全与统一受到威胁 | 第17-18页 |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处境利弊并存 | 第18页 |
(二)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国内环境 | 第18-21页 |
1、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面临发展和转型等艰巨的考验 | 第18-19页 |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 第19-20页 |
3、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第20-21页 |
二、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21-27页 |
(一) 我国古代孕育的统战谋略 | 第21-22页 |
1、“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 第21页 |
2、传统的政治谋略——“联盟” | 第21-2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2-25页 |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2-23页 |
2、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3-25页 |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5-27页 |
1、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5-26页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 第26-27页 |
三、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43页 |
(一) 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27-29页 |
1、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及重要作用 | 第27-28页 |
2、统一战线的性质及对象范围 | 第28页 |
3、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 | 第28-29页 |
(二) 关于统一战线中的政党关系问题 | 第29-32页 |
1、正确认识和重视我国的政党制度 | 第29-30页 |
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第30-32页 |
(三) 关于统一战线的民族关系问题 | 第32-34页 |
1、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情,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关系特征 | 第32页 |
2、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第32-34页 |
3、明确阐明了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主要发展目标 | 第34页 |
(四) 关于统一战线的宗教关系问题 | 第34-38页 |
1、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质 | 第35页 |
2、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 第35-36页 |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36-38页 |
(五) 关于统一战线中的海内外同胞关系问题 | 第38-41页 |
1、坚持“一国两制”,促进港澳地区更加繁荣稳定 | 第38-39页 |
2、稳步推进两岸关系继续向好发展,携手共圆中国梦 | 第39-40页 |
3、充分发挥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 | 第40-41页 |
(六) 关于统一战线中党外知识分子关系问题 | 第41-43页 |
1、重点做好“新三种人”的统战工作 | 第41页 |
2、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 | 第41-43页 |
四、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评析 | 第43-51页 |
(一)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43-45页 |
1、传统统战与新型统战相结合 | 第43-44页 |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44页 |
3、领导班子“高规格”与“大统战”理念相结合 | 第44-45页 |
(二)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5-47页 |
1、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 第45-46页 |
2、开启了新常态下我国统一战线思想的新篇章 | 第46-47页 |
(三)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现实价值 | 第47-51页 |
1、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47-48页 |
2、有利于促进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48-49页 |
3、有利于推进和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