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 | 第14-15页 |
1.1.1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情况 | 第14页 |
1.1.2 我国水稻生产中的氮肥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1.3 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现状 | 第15页 |
1.2 产量潜力与产量差 | 第15-16页 |
1.3 土壤供氮肥力指标 | 第16-17页 |
1.4 农田氮素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1 反硝化作用 | 第17页 |
1.4.2 硝化作用 | 第17-18页 |
1.4.3 土壤N_2O的释放 | 第18页 |
1.4.4 壤中氮素的氨挥发损失 | 第18-19页 |
1.4.5 氮素淋溶 | 第19页 |
1.4.6 氮素的径流损失 | 第19页 |
1.4.7 农田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 第19页 |
1.5 氮肥利用率指标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1 同位素~(15)N示踪法测定肥料利用率 | 第20页 |
1.5.2 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 | 第20-21页 |
1.6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 第21-22页 |
1.6.1 新型氮肥的使用 | 第21页 |
1.6.2 采用氮肥深施的施肥方法 | 第21页 |
1.6.3 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合理施用氮肥 | 第21-22页 |
1.6.4 合理施肥与合理灌溉相结合 | 第22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研究地域概况 | 第23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2.3 数据处理与指标计算 | 第24-28页 |
2.3.1 土壤供氮量Ns计算方法 | 第24页 |
2.3.2 产量潜力与产量差计算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50页 |
3.1 辽宁省水稻增产潜力与产量影响因素 | 第28-34页 |
3.1.1 辽宁省水稻气候产量潜力变异 | 第28-29页 |
3.1.2 辽宁省水稻产量潜力主要气候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3.1.3 辽宁省水稻产量差变异与主要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3.2 水稻氮肥利用率变异及其机制分析 | 第34-37页 |
3.2.1 土壤供氮量与无氮区作物吸氮量的关系 | 第34-35页 |
3.2.2 土壤供氮量与土壤供氮能力的关系 | 第35-36页 |
3.2.3 土壤供氮量Ns与F_N/(1-RY)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3.3 辽宁省水稻氮肥利用率变异机制 | 第37-41页 |
3.3.1 氮肥利用率变异与作物氮需求变异的关系 | 第37-38页 |
3.3.2 氮肥利用率变异与氮肥有效性变异的关系 | 第38-40页 |
3.3.3 氮肥利用率变异机制模型 | 第40-41页 |
3.4 辽宁省水稻氮效应特征 | 第41-46页 |
3.4.1 辽宁省水稻氮肥的产量效应 | 第41-42页 |
3.4.2 辽宁省水稻氮素供给特征 | 第42-43页 |
3.4.3 辽宁省水稻氮素利用率特征 | 第43-44页 |
3.4.4 辽宁省水稻氮素环境残留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3.5 辽宁省水稻产效类型变异 | 第46-50页 |
3.5.1 辽宁省不同产效类型水稻田块养分差异 | 第46-47页 |
3.5.2 辽宁省水稻产效变异途径 | 第47-5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