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2.1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回顾 | 第12-14页 |
1.2.2 对文献的述评 | 第14页 |
1.2.3 本文的切入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多元化经营模式概述 | 第18-24页 |
2.1 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2.1 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资源理论与市场势力理论 | 第20-21页 |
2.2.3 防御假说 | 第21页 |
2.2.4 债务互保假说 | 第21-22页 |
2.2.5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22页 |
2.2.6 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模式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3.1 中国企业多元化历程 | 第24-26页 |
3.2 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多元化动因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动因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2 多元化动因理论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 | 第28-29页 |
3.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与风险 | 第29-34页 |
3.3.1 国际产业分工对多元化协同效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经济全球化对多元化风险分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全球产业升级对政府偏好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多元化模式与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 第34-55页 |
4.1 提出假设 | 第34页 |
4.2 样本选择 | 第34-37页 |
4.3 多元化经营模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4.3.1 多元化模式概况 | 第37页 |
4.3.2 行业特征 | 第37-38页 |
4.4 多元化经营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8-44页 |
4.4.1 对“多元化折价”或“多元化溢价”的检验分析 | 第38-41页 |
4.4.2 对“最优多元化水平”的探讨 | 第41-43页 |
4.4.3 对检验结果的讨论 | 第43-44页 |
4.5 多元化动因的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4.5.1 分析模型设计 | 第44-45页 |
4.5.2 检验分析 | 第45-46页 |
4.5.3 对检验结果的讨论 | 第46页 |
4.6 多元化动因理论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4.7 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建议 | 第48-55页 |
4.7.1 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 | 第49-50页 |
4.7.2 多元化战略的选择 | 第50-55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