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农民业余教育论文

村庙的教育功能研究--基于村庙金仙观的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1 现实意义第13页
        1.3.2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依据第14-15页
        1.4.1 现实依据第14页
        1.4.2 理论依据第14-15页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1页
        1.5.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20页
        1.5.2 国外文献综述第20页
        1.5.3 文献述评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1页
        1.6.1 研究方法第21页
        1.6.2 研究思路第21页
    1.7 论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概述第22-25页
    2.1 金仙观概述第22页
    2.2 金仙观的发展第22-23页
    2.3 金仙观影响范围第23-25页
第三章 村庙教育要素第25-30页
    3.1 村庙活动中的教育者第25-26页
    3.2 村庙活动中的受教育者第26页
    3.3 村庙教育媒介第26-30页
        3.3.1 文本第27-28页
        3.3.2 实物第28-30页
第四章 村庙教育的活动形式第30-42页
    4.1 宽慰人心的测签活动第30-32页
    4.2 表达美好祝愿的发文活动第32-33页
    4.3 宣扬美德的劝善讲唱活动第33-35页
    4.4 规范行为的祭祀活动第35-38页
        4.4.1 游船活动第35-36页
        4.4.2 开光庆典活动第36-38页
    4.5 娱乐大众的文化活动第38-42页
        4.5.1 传统秦腔戏曲第38-39页
        4.5.2 现代舞蹈艺术第39-40页
        4.5.3 民间娱乐活动第40-42页
第五章 村庙教育的内容第42-49页
    5.1 信仰教育第42-45页
        5.1.1 对神明的信仰第42-43页
        5.1.2 对正确价值观的崇尚第43-45页
    5.2 生产教育第45-46页
        5.2.1 生产信息的传递第45页
        5.2.2 生产知识与技能的交流第45-46页
    5.3 生态教育第46-47页
        5.3.1 天、人、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第46页
        5.3.2 村庙良好自然环境的保护第46-47页
    5.4 生活教育第47-49页
        5.4.1 改善生活态度第47-48页
        5.4.2 约束行为方式第48-49页
第六章 村庙教育效果及其特点第49-53页
    6.1 村庙教育效果第49-51页
        6.1.1 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第49页
        6.1.2 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第49-50页
        6.1.3 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第50页
        6.1.4 传承了传统文化第50-51页
        6.1.5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第51页
    6.2 村庙教育的特点第51-53页
        6.2.1 教育活动的多样性第51页
        6.2.2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第51-52页
        6.2.3 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第52-53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53-57页
    7.1 对村庙教育功能的认识第53-55页
        7.1.1 村庙教育是隐性教育第53页
        7.1.2 村庙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第53-54页
        7.1.3 村庙教育有着负面影响的存在第54-55页
    7.2 村庙教育功能与农村教育现状的结合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以四川师大2013、14级为调查对象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