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8-9页 |
1.3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9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研究课题的渊源与发展 | 第11-16页 |
2.1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2.1.1 国外学困生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2 渊源与发展的启示 | 第16页 |
3 学困生的相关概述 | 第16-21页 |
3.1 学困生的界定 | 第16-17页 |
3.2 生物学困生的界定 | 第17-18页 |
3.3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3.3.1 归因理论 | 第18-19页 |
3.3.2 三层级理论 | 第19页 |
3.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3.3.4 学习动机理论 | 第20-21页 |
4 初一生物学困生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 第21-28页 |
4.1 笔者所调查的学校情况 | 第21页 |
4.2 调查的对象 | 第21页 |
4.3 调查问卷的制定 | 第21-22页 |
4.4 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2-28页 |
5 初一生物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 第28-33页 |
5.1 学生自身因素主导型 | 第28-30页 |
5.1.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欠缺 | 第28-29页 |
5.1.2 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 | 第29页 |
5.1.3 不良的学习习惯与不科学的学习策略 | 第29-30页 |
5.1.4 学习基础差及不正当的归因 | 第30页 |
5.2 教育因素主导型 | 第30-33页 |
5.2.1 学校没有做好衔接教学 | 第30-31页 |
5.2.2 学校的评价方式不科学 | 第31页 |
5.2.3 教师因素 | 第31-33页 |
6 初一生物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 第33-57页 |
6.1 学困生转化的注意事项 | 第33-35页 |
6.2 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的制定 | 第35-43页 |
6.2.1 激发学困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动机 | 第35-40页 |
6.2.2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 第40-43页 |
6.3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的实施 | 第43-57页 |
6.3.1 基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困生转化的初步尝试 | 第44-53页 |
6.3.2 初一生物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 第53-57页 |
7 结论与反思 | 第57-58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反思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