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c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1 乔伊斯与刘以鬯、莫言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共性 | 第13-25页 |
1.1 挖掘内心真实,正视灵魂中丑恶的一面 | 第13-15页 |
1.2 打破钟表时间,建构心理时空 | 第15-16页 |
1.3 契合意识流动的表现手法 | 第16-25页 |
1.3.1 内心独白 | 第16-18页 |
1.3.2 自由联想 | 第18-19页 |
1.3.3 蒙太奇 | 第19-20页 |
1.3.4 梦境与幻觉 | 第20-22页 |
1.3.5 诗化与音乐性 | 第22-25页 |
2 刘以鬯、莫言对乔伊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变异 | 第25-34页 |
2.1 理性因素的不完全退隐 | 第25-26页 |
2.2 理解难度的差异 | 第26-30页 |
2.3 关照层面侧重点不同 | 第30-34页 |
2.3.1 精神危机与人性堕落 | 第31-32页 |
2.3.2 生存状态的思考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 第32-34页 |
3 乔伊斯与刘以鬯、莫言意识流小说创作出现差异的原因 | 第34-39页 |
3.1 作家生活经历与创作意图 | 第34-37页 |
3.2 美学思想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