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良法善治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0-17页 |
(一)良法与善治的基础概念 | 第10-14页 |
1.良法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2.良法的价值与特征 | 第11-12页 |
3.依法治国的新模式——善治 | 第12-14页 |
(二)良法善治产生的历史渊源 | 第14-15页 |
1.统治型政府出现危机 | 第14页 |
2.公民社会的兴起 | 第14-15页 |
(三)法治:良法与善治 | 第15-17页 |
1.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 第15页 |
2.善治是法治的目标 | 第15-17页 |
二、责任型政府的基础理论 | 第17-25页 |
(一)责任型政府的内涵 | 第17-20页 |
1.责任型政府须是能够依法履行职责的政府 | 第18页 |
2.责任型政府须是廉洁高效、诚实守信的政府 | 第18-19页 |
3.责任型政府须是责任明确的政府 | 第19-20页 |
(二)责任型政府的特征 | 第20-22页 |
1.民主的政府 | 第20页 |
2.法治的政府 | 第20页 |
3.理性的政府 | 第20-21页 |
4.服务的政府 | 第21页 |
5.公平的政府 | 第21-22页 |
6.民本的政府 | 第22页 |
(三)责任型政府的理论渊源 | 第22-25页 |
1.人民主权学说 | 第22-23页 |
2.社会契约学说 | 第23页 |
3.代议制政府学说 | 第23页 |
4.法治政府学说 | 第23-24页 |
5.分权制衡学说 | 第24-25页 |
三、域外国家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分析及启示 | 第25-29页 |
(一)多元复合的民主责任机制的分析 | 第25-27页 |
1.强化议会对政府的控制 | 第25页 |
2.健全行政机关行政问责制 | 第25-26页 |
3.加大对行政机关依法追责的力度 | 第26页 |
4.强化公务人员行为内部控制的主观责任 | 第26页 |
5.健全政府结果问责制 | 第26-27页 |
6.建立健全顾客问责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 第27页 |
(二)西方责任型政府体制对中国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 第27-29页 |
1.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的道路 | 第27-28页 |
2.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28页 |
3.加强民主责任制度建设 | 第28页 |
4.加快形成多元的复合型政府责任问责体制机制 | 第28-29页 |
四、良法善治视角下我国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原因及意义 | 第29-35页 |
(一)我国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1.立法滞后,行政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29-30页 |
2.政府权力运行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0-32页 |
3.政府行政官员法治思维的缺失 | 第32页 |
4.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较弱 | 第32页 |
5.司法公信力有待提高 | 第32页 |
6.社会矛盾纷繁复杂 | 第32页 |
7.公民信法、守法观念较弱 | 第32-33页 |
(二)我国责任型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33-35页 |
1.责任型政府建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 第33页 |
2.责任型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 第33-34页 |
3.责任型政府建设是深化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 | 第34-35页 |
五、良法善治视角下我国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 第35-46页 |
(一)建设“法治中国” | 第35-37页 |
1.加快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2.运用法治的手段打造“有限责任型政府” | 第36-37页 |
(二)建立健全政府行政问责制 | 第37-39页 |
1.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划分政府行政责任 | 第37-38页 |
2.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8-39页 |
3.加强对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建设 | 第39页 |
4.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 第39页 |
(三)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 | 第39-41页 |
1.加强公务人员的宪法、法律以及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 第40页 |
2.推行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 | 第40-41页 |
(四)加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 第41-42页 |
1.明确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标准 | 第41页 |
2.确保行政机关规范执法 | 第41-42页 |
(五)健全行政权权力监督体系 | 第42-45页 |
1.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 | 第42-43页 |
2.加快完善我国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体系 | 第43-44页 |
3.推进民主监督,加强舆论监督 | 第44-45页 |
(六)增强全社会信法守法的观念 | 第45-46页 |
1.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 第45页 |
2.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