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2.1 人类胚胎 | 第10-11页 |
1.2.2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 | 第11-12页 |
1.2.3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的伦理问题内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3.1 人类胚胎“地位”的研究 | 第13-17页 |
1.3.2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3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运用的伦理问题研究 | 第19-22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运用的伦理问题 | 第23-39页 |
2.1 人类胚胎“地位”的伦理争议 | 第23-29页 |
2.1.1 人的本质 | 第23-25页 |
2.1.2 人类冷冻胚胎道德地位的伦理争议 | 第25-27页 |
2.1.3 人类冷冻胚胎法律地位的伦理争议 | 第27-29页 |
2.2 对家庭伦理的冲击 | 第29-32页 |
2.2.1 对传统婚姻家庭理念的冲击 | 第29-32页 |
2.2.2 父母亲难以确定,冲击传统“亲子观念” | 第32页 |
2.3 对社会伦理的挑战 | 第32-39页 |
2.3.1 商业化风险的挑战 | 第33-35页 |
2.3.2 剩余人类冷冻胚胎面临的伦理问题 | 第35-39页 |
第三章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9-49页 |
3.1 理论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1.1 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39-42页 |
3.1.2 价值观的冲突 | 第42-43页 |
3.1.3 生命观的改变 | 第43-45页 |
3.2 实践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3.2.1 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 | 第45-46页 |
3.2.2 患者及家属责任意识缺失 | 第46页 |
3.2.3 伦理委员会的监管不力 | 第46-47页 |
3.2.4 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9-63页 |
4.1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运用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 第49-54页 |
4.1.1 尊重自主性原则 | 第49-51页 |
4.1.2 不伤害和有利原则 | 第51-53页 |
4.1.3 社会公益性原则 | 第53-54页 |
4.1.4 严防商业化原则 | 第54页 |
4.2 发挥辅助生殖技术伦理监督机制的作用 | 第54-56页 |
4.2.1 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 第54-55页 |
4.2.2 加强伦理委员会的监督力度 | 第55-56页 |
4.2.3 加强对剩余人类冷冻胚胎处置的伦理监督 | 第56页 |
4.3 加强对从业人员和患者的道德教育 | 第56-58页 |
4.3.1 培养尊重冷冻胚胎的意识 | 第57页 |
4.3.2 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 | 第57-58页 |
4.3.3 提高患者的伦理责任意识 | 第58页 |
4.4 应对人类胚胎冷冻技术伦理问题的法律建议 | 第58-63页 |
4.4.1 人类冷冻胚胎法律地位的界定 | 第59页 |
4.4.2 我国未来关于胚胎立法的制度构建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