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

土壤—水稻体系施用有机肥的主要生态效应研究

致谢第7-13页
摘要第13-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1. 综述第21-43页
    1.1 我国有机肥养分资源状况第21-27页
        1.1.1 我国有机肥养分资源结构特征第21-23页
        1.1.2 畜禽粪便养分资源现状第23-25页
        1.1.3 畜禽养殖废水养分资源现状第25-27页
    1.2 大量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生态效应第27-33页
        1.2.1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第27-29页
        1.2.2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第29-31页
        1.2.3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1.2.4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第32-33页
    1.3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生态效应第33-38页
        1.3.1 我国化肥施用现状第33-34页
        1.3.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1.3.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化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35-37页
        1.3.4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7-38页
    1.4 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9-43页
        1.5.1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5.2 技术路线第40-43页
2. 养殖废水中氮、磷和有机物同步回收技术的研究第43-6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4-49页
        2.1.1 供试材料第44页
        2.1.2 试验设计第44-48页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8-49页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4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9-63页
        2.2.1 同步回收试验中沉淀剂的比例及同步回收物养分含量第49-52页
        2.2.2 同步回收物氮素释放特性第52-54页
        2.2.3 同步回收物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减少氨挥发的作用第54-57页
        2.2.4 施用同步回收物对黑麦草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第57-63页
    2.3 讨论第63-66页
    2.4 小结第66-67页
3. 双季稻体系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效氮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第67-8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3.1.1 试验材料第67页
        3.1.2 试验设计第67-68页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68-69页
        3.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69页
    3.2 结果分析第69-78页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生长期间土壤水溶性氮的影响第69-72页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生长期间土壤交换态铵氮和碱解氮的影响第72-74页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第74-75页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生长期间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5-78页
    3.3 讨论第78-80页
    3.4 小结第80-81页
4. 双季稻体系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第81-9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4.1.1 试验材料第81页
        4.1.2 试验设计第81页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81页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81-82页
    4.2 结果分析第82-88页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82-85页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85-88页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全年水稻产量和化学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第88页
    4.3 讨论第88-89页
    4.4 小结第89-91页
5. 双季稻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15)N标记氮素当季和后季回收利用率的影响第91-10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5.1.1 试验材料第91页
        5.1.2 试验设计第91-92页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92页
        5.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92-9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4-99页
        5.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第94-95页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地上部氮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第95-96页
        5.2.3 不同施肥处理对~(15)N标记氮素当季和后季回收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第96-99页
    5.3 讨论第99-101页
    5.4 小结第101-103页
6.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土生态酶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第103-11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6.1.1 试验地点第103-104页
        6.1.2 试验设计第104页
        6.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04-105页
        6.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0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05-111页
        6.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pH值的影响第105-106页
        6.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基础呼吸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106-107页
        6.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07-108页
        6.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第108-110页
        6.2.5 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第110页
        6.2.6 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速率、累积碳矿化量与微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第110-111页
    6.3 讨论第111-114页
    6.4 小结第114-115页
7. 长期施用猪粪有机肥对土壤的双重生态效应第115-131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6页
        7.1.1 试验材料第115页
        7.1.2 试验设计第115-116页
        7.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16页
        7.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16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16-128页
        7.2.1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16-117页
        7.2.2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第117页
        7.2.3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第117-120页
        7.2.4 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与土壤主要肥力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第120页
        7.2.5 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速率、累积碳矿化量与微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第120-121页
        7.2.6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中铜积累和形态的影响第121-125页
        7.2.7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中锌积累和形态的影响第125-128页
    7.3 讨论第128-129页
    7.4 小结第129-131页
8. 基于溶液培养和聚类分析的铜耐性水稻品种筛选方法研究第131-147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132-134页
        8.1.1 试验材料第132页
        8.1.2 试验设计第132-133页
        8.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33页
        8.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33-134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134-143页
        8.2.1 水培条件下水稻幼苗对铜过量胁迫的响应第134页
        8.2.2 铜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幼苗体内铜含量和新叶SPAD第134-137页
        8.2.3 铜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幼苗的生长第137-139页
        8.2.4 铜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形态及代谢活性第139-142页
        8.2.5 不同水稻品种对铜耐性的聚类分析与分级第142-143页
    8.3 讨论第143-145页
    8.4 小结第145-147页
9.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研究展望第147-149页
    9.1 全文总结第147页
    9.2 主要创新点第147-148页
    9.3 研究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83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作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机结构在环境荷载激励下的损伤评估
下一篇:异甘草酸镁减轻肝移植术后缺血灌再注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