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1.3 风机结构荷载评估 | 第18-2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4.1 风机结构极值失效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2 风机结构疲劳失效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4.3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风机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5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2 非高斯风荷载作用下风机结构极值响应估计 | 第31-57页 |
2.1 来流风场的时域特性 | 第31-35页 |
2.1.1 非高斯性特性 | 第32页 |
2.1.2 来流风场的非高斯性 | 第32-35页 |
2.2 非高斯风场模拟 | 第35-41页 |
2.2.1 高斯风场模拟 | 第35-36页 |
2.2.2 非高斯穿越过程 | 第36-38页 |
2.2.3 非高斯风场模拟 | 第38页 |
2.2.4 风机结构正常风速和极值风速模拟 | 第38-41页 |
2.3 风荷载作用下风机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1-47页 |
2.3.1 风机结构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2.3.2 风机结构动力响应计算 | 第44-47页 |
2.4 风机结构极值响应估计 | 第47-55页 |
2.4.1 风机结构短期极值估计 | 第48-52页 |
2.4.2 风机结构长期极值估计 | 第52-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非高斯风荷载对风机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 | 第57-71页 |
3.1 疲劳损伤基本理论 | 第57-59页 |
3.2 考虑荷载不确定性的裂纹形成寿命 | 第59-65页 |
3.3 考虑S-N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的裂纹形成寿命 | 第65-67页 |
3.4 风机塔基连接处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 第67-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4 全风向非高斯来流作用下风机结构疲劳寿命评估 | 第71-87页 |
4.1 来流风场的偏斜椭圆模型 | 第71-78页 |
4.1.1 简化高斯模型 | 第71-72页 |
4.1.2 偏斜椭圆模型 | 第72-74页 |
4.1.3 平均风速超越率和风向概率密度 | 第74-75页 |
4.1.4 实测数据分析 | 第75-78页 |
4.2 来流风场的简化计算 | 第78-81页 |
4.3 考虑来流风向影响的裂纹形成寿命评估 | 第81-84页 |
4.3.1 考虑荷载不确定性的裂纹形成寿命 | 第81-83页 |
4.3.2 考虑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的裂纹形成寿命 | 第83-84页 |
4.4 考虑来流风向影响的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 第84-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87-103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87页 |
5.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87-89页 |
5.3 风机结构模型设计 | 第89-94页 |
5.4 试验方案设计 | 第94-96页 |
5.4.1 测点及传感器布置 | 第94页 |
5.4.2 试验加载工况与步骤 | 第94-96页 |
5.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6-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近断层地震动对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03-121页 |
6.1 典型地震动频谱特性分析 | 第103-107页 |
6.2 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分析 | 第107-113页 |
6.3 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参数对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13-11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7.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5-13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