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概说 | 第10-19页 |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 | 第10-13页 |
(一) 个人信息的称谓表述 | 第10-11页 |
(二) 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三)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内涵和外延 | 第13-16页 |
(一)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 | 第13页 |
(二) 个人信息权的外延 | 第13-16页 |
三、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 | 第16-18页 |
(二) 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基础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现状及其问题 | 第19-31页 |
一、行政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 | 第19-21页 |
(一) 国家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二) 非国家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二、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介入 | 第21-23页 |
(一) 主动介入 | 第21-22页 |
(二) 被动介入 | 第22-23页 |
三、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可能情况 | 第23-27页 |
(一) 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侵害 | 第23-26页 |
(二) 非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侵害 | 第26-27页 |
四、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一) 立法模式不明确 | 第27页 |
(二) 基本原则模糊 | 第27-28页 |
(三)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8-31页 |
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若干思考 | 第31-42页 |
一、确立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31-33页 |
(一)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是统一立法 | 第31-32页 |
(二)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是分散立法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模式 | 第32页 |
(三) 我国对欧盟和美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的借鉴 | 第32-33页 |
二、确立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一) 目的明确原则 | 第33-34页 |
(二) 公开原则 | 第34页 |
(三) 比例原则 | 第34-35页 |
(四) 安全保护原则 | 第35页 |
三、完善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35-42页 |
(一)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36页 |
(二) 建立个人信息处理许可制度 | 第36-37页 |
(三) 建立个人信息处理处罚和裁决制度 | 第37-38页 |
(四) 完善个人信息权利侵害救济制度 | 第38-39页 |
(五)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