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农民利益表达的研究基础 | 第21-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利益与农民利益 | 第21-22页 |
2.1.2 利益表达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政治参与 | 第22页 |
2.2.2 协商民主 | 第22-23页 |
2.2.3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农民利益表达现状——以Z市为例 | 第24-32页 |
3.1 农民利益表达形式分析 | 第24-29页 |
3.1.1 民主选举 | 第24-26页 |
3.1.2 媒体舆论 | 第26-27页 |
3.1.3 法律诉讼 | 第27-28页 |
3.1.4 公民信访 | 第28-29页 |
3.1.5 抗争性表达 | 第29页 |
3.2 Z市在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相关措施 | 第29-32页 |
3.2.1 五步议事法 | 第30页 |
3.2.2 信访工作 | 第30-31页 |
3.2.3 市民热线 | 第31-32页 |
第4章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困境分析 | 第32-41页 |
4.1 表达主体表达能力不强 | 第32-34页 |
4.1.1 农民利益表达的意识欠缺 | 第32-33页 |
4.1.2 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33-34页 |
4.2 表达客体功能发挥欠缺 | 第34-37页 |
4.2.1 村“两委”利益表达功能虚化 | 第34-35页 |
4.2.2 乡镇政府利益表达功能受制 | 第35-37页 |
4.3 制度化表达渠道不畅通 | 第37-40页 |
4.3.1 村民自治制度面临诸多挑战 | 第37-38页 |
4.3.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缺陷 | 第38-39页 |
4.3.3 信访制度不健全 | 第39-40页 |
4.3.4 新型利益表达渠道探索不足 | 第40页 |
4.4 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4.4.1 对村委会的监督不够 | 第40页 |
4.4.2 对基层政府的监督不够 | 第40-41页 |
第5章 解决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对策 | 第41-51页 |
5.1 提高利益表达主体素质优化表达环境 | 第41-43页 |
5.1.1 增强经济基础,完善利益表达外部环境 | 第41-43页 |
5.1.2 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优化利益表达主体自身环境 | 第43页 |
5.2 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 | 第43-45页 |
5.2.1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第44页 |
5.2.2 建立全国性的农民维权组织——农民协会 | 第44-45页 |
5.3 突出乡镇党政机关作用,充分发挥客体作用 | 第45-46页 |
5.3.1 转变执政理念,变管制为服务 | 第45页 |
5.3.2 提高乡镇党政干部素质,增强服务本领 | 第45-46页 |
5.4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利益表达效果 | 第46-49页 |
5.4.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 | 第46-47页 |
5.4.2 改革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 第47-48页 |
5.4.3 完善信访制度 | 第48-49页 |
5.4.4 探索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新媒体平台 | 第49页 |
5.5 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畅通农民利益表达 | 第49-51页 |
5.5.1 法律援助机制 | 第49-50页 |
5.5.2 权力监督机制 | 第50页 |
5.5.3 舆论监督机制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附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