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形成机制--以S厂农民工集体行动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2页 |
1.3.3“过程—事件”法 | 第12-13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4.1 农民工 | 第13-14页 |
1.4.2 集体行动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 国外学者关于集体行动的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1 社会心理取向的集体行动 | 第18-19页 |
2.1.2 理性选择取向的集体行动 | 第19-20页 |
2.1.3 结构取向的集体行动 | 第20-21页 |
2.1.4 文化建构取向的集体行动 | 第21-22页 |
2.2 国内学者关于集体行动的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2.2.1 农民工的集体行动 | 第22-23页 |
2.2.2 国企工人的集体行动 | 第23-24页 |
2.2.3 农民的集体行动 | 第24-25页 |
3 农民工集体行动事件简介 | 第25-28页 |
3.1 集体行动事件的原因 | 第25-26页 |
3.2 集体行动事件的过程 | 第26-27页 |
3.3 集体行动事件的结果 | 第27-28页 |
4 农民工集体行动的形成机制 | 第28-36页 |
4.1 剥夺与不满:集体行动的情感基础 | 第28-30页 |
4.2 触发性事件:集体行动的时机 | 第30-31页 |
4.3 动员机制 | 第31-36页 |
4.3.1 集体行动中的老乡关系 | 第31-33页 |
4.3.2 集体行动中的信息技术 | 第33-35页 |
4.3.3 集体行动的积极分子 | 第35-36页 |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36-4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5.2 预防和化解农民工集体行动的政策建议 | 第37-41页 |
5.2.1 基于政府的政策建议 | 第37-40页 |
5.2.2 基于企业的政策建议 | 第40-41页 |
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41-43页 |
6.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41-42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附录B 受访者情况表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