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关键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亲子共育小组 | 第12-13页 |
(二) 家园共育第三空间 | 第13-14页 |
(三) 家长参与 | 第14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 | 第14-15页 |
(二) 社会学习理论与互动理论 | 第15-17页 |
(三) 第三空间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一、家园共育的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一) 家园共育的主要途径与参与方式 | 第18-19页 |
(二)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9-20页 |
(三) 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四) 家长参与支持策略研究 | 第22-23页 |
二、亲子活动小组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一) 国内外亲子活动小组组织形式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二) 亲子活动小组组建过程研究 | 第24页 |
(三) 亲子活动小组意义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四) 亲子小组活动开展不足与相关策略研究 | 第26页 |
三、第三空间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 第26-28页 |
四、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2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2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二) 研究对象选择 | 第30-32页 |
(三)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2-33页 |
(四)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33-35页 |
三、研究伦理 | 第35页 |
四、研究架构与流程 | 第35-36页 |
第四部分 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个案分析 | 第36-110页 |
一、LY园班级假日亲子社团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第36-56页 |
(一) 假日亲子社团的建构 | 第36-41页 |
(二) 假日亲子社团的共育实践 | 第41-50页 |
(三) 假日亲子社团共育实践的成效 | 第50-54页 |
(四) 假日亲子社团建构与实践反思 | 第54-56页 |
二、LY园班级假日亲子小队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第56-78页 |
(一) 假日亲子小队的建构 | 第56-61页 |
(二) 假日亲子小队的共育实践 | 第61-67页 |
(三) 假日亲子小队共育实践的成效 | 第67-76页 |
(四) 假日亲子小队建构与实践反思 | 第76-78页 |
三、WY园老爸亲子俱乐部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第78-98页 |
(一) 老爸俱乐部的建构 | 第79-84页 |
(二) 老爸俱乐部的共育实践 | 第84-91页 |
(三) 老爸俱乐部共育实践的成效 | 第91-95页 |
(四) 老爸俱乐部建构与实践反思 | 第95-98页 |
四、小结:不同类型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特色与优势 | 第98-99页 |
五、研究讨论 | 第99-110页 |
(一) 不同类型亲子共育小组的创建丰富家长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 第99-100页 |
(二) 亲子共育小组从深度与广度丰富家园共育成效与意义 | 第100-101页 |
(三) 家园社区共同影响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 | 第101-102页 |
(四) 亲子共育小组的第三空间特性 | 第102-108页 |
(五) 借鉴小组工作思路,把握共育空间建构的阶段重点 | 第108-110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10-11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10-113页 |
(一) 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有助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 第110页 |
(二) 亲子共育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 第110-111页 |
(三) 家园社区共同影响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 | 第111-113页 |
(四) 亲子共育小组是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实体形态 | 第113页 |
二、创设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建议 | 第113-116页 |
(一) 创新家园互动形式,拓展家园共育第三空间 | 第113-114页 |
(二) 建立组织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共育互动质量 | 第114页 |
(三) 拓展共育小组的内涵与外延,增进空间建构的丰富性 | 第114-115页 |
(四) 创设父亲参与的支持氛围,加强共育空间中的男性力量 | 第115-116页 |
三、对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 第116-117页 |
(一) 进一步拓展研究个案类型,丰富对亲子共育小组的研究 | 第116页 |
(二) 进一步深化第三空间理论在家园共育相关研究中的运用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附录A 假日社团访谈提纲 | 第120-122页 |
附录B 假日小队访谈提纲 | 第122-124页 |
附录C 老爸俱乐部访谈提纲 | 第124-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